从1983开始 第363节
作者:
睡觉会变白 更新:2023-04-16 07:26 字数:3009
斗嘴的过程中,穿衣完毕,许老师这才进屋,“昨天去了趟中南海,我不爱去,非得让我去,哎哟真没劲。你回来都顺利吧?”
“还好,没敢打扰您,就怕中南海少了您呀。”张俪笑道。
“那是,我好歹也算知名编剧。”
论不要脸,许老师天下无敌,又道:“那个,你们抓紧洗漱啊,简单吃口饭,我带你们去看房。”
“看房?”
“亚运村啊,内部开始销售了,今儿看好就能定下来。”
“那快点呀!”
小旭先急了,连忙洗脸刷牙。仨人对付了一顿,乘着那辆屎黄色的大发前往亚运村。
安慧桥西北,一大片建筑依旧矗立,只是跟几个月前相比,现在空荡荡、阴森森,宛如鬼村。
话说亚运会结束之后,政府便成立了北辰集团,在周边开发了不少项目。
比如曾经最高档的娱乐场所——康乐宫,京城第一家嬉水乐园,没1千块钱都不敢往里进。当时谁有张康乐宫的票,能吹一年。
结果02年就拆了。
还有曾经的观天下别墅,国内第一批外销商品房项目,起初没人买,后来请了个台湾人李元发搞营销。
他发现别墅处于中轴线北端,与天坛、前门、天安门、紫禁城等一脉相连……这特么哪是别墅?分明是一条龙脉啊!
于是价格飙到一套最低105万美金,卖出去几百套。
十年后也拆了,盖了鸟巢。
当然现在都木有,入眼所及,只觉一片萧条。小旭忽然疑虑,问:“这里有买菜吃饭的地方么?”
“以后就有了,配套设施都是一点点完善的。你们最该考虑的是交通,这地儿不好走,像陈老板这么忙,最好买辆车。”
“呸!买就买,我再雇个司机!”
“行啊,明年你再挣点钱,买辆车挺好。不过别买夏利,买桑塔纳吧。”
张俪瞧他们一来一往的,奇道:“你真要买呀?”
“买,我还要买个大哥大。”
陈老板主意特正,道:“我早就申请装电话了,现在还没排到号,没电话怎么行?”
“可,大哥大,你……”
张俪好笑,难以想象她拿块板砖,一副成功人士的亚子。
大发开进院里,先见五洲酒店熙熙攘攘,都是来吃亚运套餐的。
这是亚运村最早的营销创意,整点菜,搁两片生菜叶,再弄杯酸奶,就叫运动员同款营养餐。
再往里走,一个人早已等候,却是刘焕。
他已经很火了,跟阿毛一男一女,有年青一代双壁的意思。刘焕在北海灯会见过小旭,跟张俪第一次见,握了握手。
“我说外部价出来了么?”
“没呢,现在内部销售,对外也不是卖,听说从出租开始,就怕没人买。”
“保守了,现在有钱人不少。”
“别得便宜卖乖,对外怎么也得三四千呢。”
俩人交流了一下信息,找到服务员。
许非临了叮嘱,道:“内部价1200/平,自己有点数。你们看好哪套告诉我,我去谈。”
紧跟着,三方各去看房。
亚运村的房子,优点是户型大,物业好,质量好。后世衰落是由于交通不便,弯弯绕绕,别的富人区也增多。
许非挑的特快,在108平的两室一厅、125平的两室二厅、185平的三室二厅间犹豫片刻,很快选了最后一套。
还有四居室的,没必要。
这年头的开发商不像后世,自己心里也没底,内部价也赚,能多卖一套是一套。
他挑完下来,刘大脑袋买了套90多平的两居室,先行闪人。
许老师坐台阶上等,眼睁睁瞅着俩妹子下楼,上楼,下楼,上楼……生无可恋。
好容易完事,俩人也选了稍小点的,108平的两居室。他一直没问小旭赚多少,看这样子还不错。
最后找到售楼点,服务员相当热情:“先生,请问是定两套么?”
“先生?”
“哦……”
许非回过神,指着平面图,“这个在2-7-1对么?”
“对的。”
“这楼每层有几间?”
“也是两套,都是两居室。”
“哦,那6、7、8层都要了。”
……
许老师看完房,内心意外很平静,可能花钱的感觉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他默默盘点资产,现有四合院一套,大杂院两套,预定亚运村六套房,一院子古董,一间服装店,一个小商场,外加数瓶虎骨酒、一棵百年参。
完全不用奋斗了!
不仅不用奋斗,还能期待大把的小姑娘嘤嘤嘤,“许叔叔,我不想努力了。”
这生活多好,但庸俗!许老师是很高远的人啊,而且女朋友们也很能干,日后吃软饭也是条活路。
当夜,饭馆。
张桂琴照例张罗饭局,今年还找了吴小东和沈霖,气氛不太一样。
“妈,你真决定回去?”
“不回去干啥?你弄个店我还能管管,你弄个商场我怎么管?小王现在也出息了,我就得告老还乡。”
几人又劝,张桂琴叹了口气,道:“小非啊,京城不是我呆的地方,当初为了照顾你,我才过来。
现在你,你这事业我有点糊涂了,反正你有数就行。这几年你爸自个过,我也得回去陪陪。又不是见不着了,想你我们就过来呗。
还有你们几个,当初都是一个院子住的,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在京城,有事多帮衬帮衬。”
“瞧您说的,都是许老师关照我们。不过您放心,真要有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吴小东带动气氛,“来来来,难得又聚,喝一杯!”
几人碰了杯子,渐渐活跃起来。
明天元旦,《渴望》也大结局了,饭馆非常热闹。
往常跨年,许老师都很感慨,今年却没啥感觉,仿佛平平淡淡的吃顿饭,就这样过去了。
转眼已是1991,唉,才三百多章就八年了!
第372章 1991
“1991年,我深情地呼唤你,让全世界都在为你跳跃……”
这天上午,大太阳地儿,许老师开着车,唱着歌,掩盖着空巢老人的寂寞。
小旭过完新年,接了几个小单子,一放寒假就回家了。她要给父母买楼,提前回去看一看。
张俪劳累一年,也回家乡休养休养。
2月份才过春节,他不想那么早回去,只能跟狐朋狗友瞎混。
车子停在海马歌舞厅门口,白天尚未营业,里面黑洞洞的一点光亮。许非走进去,见汪朔、冯裤子、马卫都已经到了,还有作家苏雷、魏人。
他打了个圈招呼,刚坐下,汪朔扔来一剧本,“瞅瞅。”
“哟,写好了?”
他一瞧,正是《编辑部的故事》,30集。再看编剧署名,一共八个。
朱晓平写了4集,汪朔6集,苏雷6集,冯裤子6集等,不一一列举。
许老师毕竟挂着顾问衔,翻看一会,道:“行,现在京口儿剧正火,几位的本子有保障,再找对演员,肯定成功。”
“不能说我们跟风吧?别当成什么胡同第二?”老马道。
“内容都不一样,怎么算跟风呢?我听郑主任说,你们这尺度吓死人,胡同可不敢。”
“哦,那就好。”
几人点点头,竟有松口气的意思。
聊了没多久,郑小龙也来了,脱离了女朋友赴美的烦躁心境,又精明干练起来。
“这个《编辑部的故事》算海马头一炮,必须得打响。我挺有信心的,但收益方面就别想了,我们公对公,连中心都挣不着钱。”
“没关系,下部翻番挣!”
汪朔拍拍桌子,大声道:“除了这个,我手里正准备《渴望》续集。还有部《爱你没商量》,四十集,我写十集。
我特么算看出来了,影视现在太盖了,文学就是孙子!我告诉你们啊,心气都给我提起来,咱们照样玩得转!”
他是精神领袖,一发话,几人纷纷应和。
《渴望》让全国文人都认识到了,影视剧居然能火到这种程度。央视播完,地方台又进行第三轮,第四轮播,每天放六七集。
一部小说再牛逼也比不了。所以心思都活,想往影视圈里钻。
《编辑部的故事》是郑小龙主动找,单位约稿,一集200块钱。大家把它当跳板,幻想着名声显赫,纸醉金迷的那天。
汪朔的创作热情最高,甚至随身带着小本儿,听见有意思的话赶紧记下来。
郑小龙是发起者,主持大局,“既然剧本有了,我们春节后就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