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殿下少年时(重生) 第143节
作者:
越小栎 更新:2023-04-16 18:28 字数:3227
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百姓成千上万的受灾,她实在是不能甘心。
李弗襄尽管接了修缮东宫的活儿,但他忙着练兵,还要练自己,根本没有闲心能顾得上。
正好这差事是高悦行替他接下的,于是便成了高悦行进宫监工。
宫里。
高悦行再次回到破败的小南阁,这里的景象还维持着当年被拆了一半的模样,宫里特意寻来的工匠们正在丈量小南阁的占地。
安公公带着几个宫人朝这边走来。
高悦行注意到他,先问了声好。
安公公腰都快折进土里了:“王妃折煞奴才了,奴才可不敢受。”
高悦行问道:“安公公来此,可是皇上有什么吩咐?”
安公公道:“奴才是给王妃送人来了,修缮和清理旧殿,总有些精细活,那些糙人们做不来,奴才给您找来了几个经验老练手脚麻利的姑姑,王妃您可以使唤她们。”
高悦行目光往安公公的身后一扫。
那是一溜整齐的六个姑姑。
安公公对高悦行做了个手势:“倒是都是灰,脏乱得很,王妃何必亲自到场,那边湖心亭里奴才已经给您备好了茶点,您却略坐坐,歇一歇,这等粗活,指使个信得过的人盯着就是了。”
湖心亭正对着小南阁的方向,高悦行顺着安公公指的方向望去,那亭子里安静,视野还极佳。
高悦行道:“那我过去歇歇?”
安公公忙准备着扶,说道:“奴才伺候王妃过去,哎,小心脚下。”
湖心亭的这个位置选的真是好。
孤零零的一个亭子立在水中央,四周距离岸边都不算进,说话也完全没必要压着嗓子跟做贼似的。
安公公觉得地方安全了,才开口道:“今日奴才带来的六个姑姑里,有一个姓潘的,是陛下在王府时伺候的老人,是专门搁在后院守着孟昭仪和信王母子的,陛下费了一番心思才将人找来,王妃你若是有什么疑问,尽管发问。”
才一天一夜的功夫。
皇帝开口,才是真的有用。
高悦行道一声辛苦。
安公公不敢耽搁太久叫人起疑心,少聊了几句便退下了。
高悦行坐在湖心亭里,远远望着对面小南阁里,拆墙的拆墙,砍树的砍树,最终小南阁修成什么样子,她已经不在乎了,眼下要紧的事有别的。
安公公往回走路过小南阁的时候,对那几个姑姑道:“一个个别杵着了,没见王妃今个没带人来,赶紧去个伺候着。”
几个姑姑互相对视了一眼,距离湖边最近的那位,应了个是,转身小碎步往湖心亭去了。
高悦行望着她逐渐走来的身影,到了近前,问:“姑姑贵姓?”
那姑姑磕了个头:“奴才娘家姓潘。”
高悦行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想到的都送到眼前来了。
潘姑姑不见上面的吩咐,于是垂着头又多说了几句:“王妃放心,奴才知道自己是来干嘛的,许公公老早就交代清楚了,您若是有话尽管问,奴才保证自己的嘴是缝上的,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会外传。”
高悦行指了个绣墩让她坐在下手,道:“那你就给我讲讲孟昭仪房中的事儿吧。”
小南阁的修缮进行到第三天,高悦行人已经没影了。
连带着潘姑姑也不见了。
高悦行刨人祖坟似的查法,连孟昭仪的老家何处,父母兄弟几位都问了个详细,当然,高悦行所知道的这些信息,皇帝那儿也会有人代为转达。
修缮小南阁本就是个幌子,高悦行见没什么东西可挖了,便头也不回的拍屁股走人。
皇帝在乾清宫里冷笑:“用完就扔,两个小兔崽子的秉性简直如出一辙。”
许修德为难道:“那小南阁的修缮可怎么办哪,陛下,这拆了一半,监工的人走了,总不能停在那儿吧。”
皇帝还能有什么办法。
小南阁连着东宫,那是马虎不得的地方,只能御驾亲自去走上一圈,命人将修葺的方案呈上来,仔细挑选。
高悦行私下里,将有关孟昭仪的身份来历整理成册,好好的存放了起来。
现在的消息并不足以说明她通敌叛国。
高悦行又将心思放在了自己屋里的老鼠上。
傅芸的一切都被监视了起来,但是她自己却不知道。
高悦行借了李弗襄的手,让几个锦衣卫去调查傅芸的身世。
几天之后,锦衣卫带来了消息。
傅芸的老家在扬州,家里确实没什么人了,父母皆病故在五年前,由于家里没有儿子,所以老两口的尸骨都是由当地州郡的县官帮忙收殓的。
傅芸的父母没有儿子,膝下只有两个女孩。
傅芸还有个姐姐。
但是锦衣卫带回来的消息是,傅芸的那个姐姐,十几岁时候变被人牙子拐了,至今下落不明。
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异常。
高悦行将仔细研究了傅芸的家世和生平,也单独做了个册子,记录并存放。
京城的暗潮汹涌之下,时间好似又恢复了平静。
李弗襄难得勤快,日日都要去骁骑营带操练兵,下晌,则到郑帅的府上操练自己。
高悦行心里装了个沙漏,里面盛放着的时间是有限的,从明年的夏秋之交开始数,沙漏里的时间所剩无几,她的心反倒慢慢沉了下来。
高悦行和李弗襄之间的大闹,几乎是没有任何预兆的就变少了。
彼此都顾不上。
白天见不着面,晚上满是疲惫的躺在同一张榻上。
李弗襄攥着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说:“等我解决了须墨尔,一切就都好了。”
高悦行手就势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嗯”了一声,心里在想——等我解决了明年江南六城的水患和疫病,一切也都就好了。
高悦行成天在家里翻阅古籍,有关于医术的,也有关于治水的。
府里的书房盛不下她了,她就往文渊书库里跑。
文渊书库里曾经出过谋逆的反贼,皇上里里外外清洗了一边,到现在,书库里不见光的阴暗地方,还有令人觉得心有余悸。
高悦行像皇帝讨了腰牌,日日呆在文渊书库里,午膳也不肯回府。
这可苦了傅芸和哑姑。
王府里的两位主子天天不着家算怎么回事,下人们劝了,他们也不听,哑姑和傅芸只好在府中起灶做好了饭,一个往清凉上的校场送,一个往宫里的文渊书库送。
高悦行正端坐梯子上看书。
文渊书库的小太监准时来喊她,轻轻道:“王妃,您府上来人送饭啦。”
高悦行合上手中的《河防通议》,正打算放回书架上,底下有一个少年忽然走到她的梯子旁边,道:“打扰王妃了,您手上那本书暂时不用的话,可以借给在下一阅吗?”
高悦行低下头,爽快将书递给了小太监,再转手送到那位少年的手里。高悦行瞧他有几分眼熟,但是碍于身份,不好乱打听。
倒是那位少年看明白了高悦行眼中的疑惑,笑了一下,道:“在下姓孔,家父是户部尚书孔壬戍,王妃,我们曾有过一面之缘的。”
高悦行想起来了。
当年秋猎在萧山,有过同吃一只野鸡的情分。
这少年是孔家的那位二公子。
高悦行听说过他的名字,叫做孔让尘。
别看他如今还是个少年模样,一年之后,他的名字将会如雷贯耳,传进大旭朝的百姓家里。
不仅因为他大义灭亲,送了自己的亲老父上刑场。
更是因为他是江南六城治水的最大功臣。
高悦行望着他点了点头,在心里记住了这个人。
离开文渊书库时,外面的寒意浸透了衣裳,高悦行一抬眼,竟然见到了一层薄薄的,细碎的雪沫子。
落雪了。
傅芸在外面靠着石狮子,呵着手,来回踱步,她这次来,不仅带了食盒,还多带了一件密实的熊皮斗篷。
天气骤冷,可她家王妃好似完全感觉不到似的。
傅芸见她身上仍旧穿着一层不怎么御寒的夹袄,便张罗着将斗篷往她身上披。
高悦行挡了一下,道:“不必,我们回府吧。”
傅芸大喜:“今儿就到这了?”
高悦行:“到这了,回家,我们烧锅子,再温上酒,请王爷回府吃羊腿肉。”
他们早前的约定,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一定要在一起吃肉喝酒赏雪。
高悦行早忘了这是哪一年兴起时说的话。
但是依然清楚地记得这个约定。
想必李弗襄也一定记得。
第121章
高悦行回府便吩咐下人在廊檐下摆上取暖的火盆, 再支起炉子烧汤。派去清凉山请李弗襄回家的小厮才刚出家门,远远的就看见自家王爷骑马踏雪而归。
那小厮又忙着去牵马。
李弗襄抖掉了自己斗篷上的雪,踏进那小小的四方院中, 见高悦行正捂着一把铜制的小手炉,站在阶上,望着他笑。
隔在他们中间的并不只有那细碎打旋的雪花,还有屋檐上雪融化了一半顺着瓦片滴下来的水。
李弗襄站定, 觉得她那裙摆上的红像是盛放在雪地里的腊梅。
而高悦行那一身高贵且骄傲的气质令人觉得那是用雪塑成的神女, 不可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