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调教手段
作者:
向晚葵 更新:2023-04-18 01:05 字数:2138
“能行吗?”事关父亲,吴泽远也有些患得患失。“如果他失败了,我怕父亲无法向曾书记交代啊!”
这也是他束手无策的原因,如果没有这层身份,他安排一个新进来的干部,肯定就不会这么头疼。
毕竟在用人方面,他的能力不输于谢秀文,特别是在机关这边,他从小受父亲教育,可以说还更胜一筹。
“肯定没问题。”谢秀文自信地回答。“现在农产品市场那边,每天的进货量和店铺数量,以及运输能力,已经开始出现不平衡,那就派他去调研一下,再根据他提供的数据,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件事谢秀文早就发现了,只是抱着分摊政绩的心理,所以并没有参与进去,也没有提醒吴泽远。
在这个项目上,吴泽远已经够瞩目了,如果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其它人怎么有机会参与?
所以留下一些问题,让其它干部发现并过来改善,等于分出一些好处给他们。
包括曾超群,既然下来了,同样需要干出成绩。
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那就让他去做擅长的审计方面的工作。
到时根据他的报告调整好后,可以再做一篇文章,把曾超群的能力和作用体现出来,想来对曾书记有了一个交代。
就算他依然干不好,作为地区一把手,也不可能只有这点心胸,迁怒于吴家。
“那就照你说的说一试。”吴泽远想了想,觉得这确实是目前最妥善的解决办法,“回头找一个懂经济和熟悉工作的人带带他,希望他别连这点小事也干不好——”
一旦进了机关,做事虽然很重要,最难的却是做人。
曾超群在这方面,显然是无药可救了。
那只能像谢秀文说的那样,另辟蹊径,帮他找到擅长的内容。
如果最后发现他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以后可以建议他到税务系统,或者审计局等部门工作。
那边虽然也避免不了要处理各种关系,但是只要他在专业方面能碾压别人,就有了足够的震慑力。
对一个审计干部来说,如果没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能轻易从帐目中找到问题,你就算领导能力再强,同样是不合格的。
第二天上班后,吴泽远把曾超群叫过来,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办公室文职人员,给两人安排了任务。
听说要去市场那边作调研,两人又意外又惊喜。
倒不是说到了外面,有较多的摸鱼时间,工作会比较自由。
主要是这个项目现在全省瞩目,如果能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就能向领导证明自己的能力。
特别是曾超群,心里更兴奋。
到了这边后,他从同事口中听到了大家对吴泽远的评价,虽然以正面居多,同样有小部分人认为他借着父亲的关系,独揽大权,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成绩。
如果别人有这样的条件,一样做得到。
曾超群虽然不一定同意这个看法,但是对他的能力,还没有认可。
现在有这个机会,那他就好好见识一下,那边是不是真的像外界吹的那样,为周围老百姓办了那么多实事。
到这里后,他就想过去那边摸一摸真实情况,现在主动放权给自己,那他就不客气了。
“你们去那边的主要工作,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看到曾超群跃跃欲试的表情,吴泽远哪里还不知道他的心思,“任何一个新兴市场建起来,都需要大量的配套工作,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对于不懂世务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会对挑刺比较感兴趣。
问题是进了机关,你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干部,主要工作也从看什么都不顺眼,转变为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思考有没有办法在体制内,合理地解决它。
当键盘侠肯定爽,毕竟找别人的问题最容易。
如果让他进了机关,就会知道很多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特别是基层单位,受制约太多,如果敢挑战规则,自以为是地去干,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离开机关。
父亲跟他分析过曾超群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心态还停留在书生意气的状态。
大学毕业后,依然没有转变观念,也不知道要遵守机关里的游戏规则,肆无忌惮地找问题,却不肯务实地去解决,这才是他的问题根本所在。
所以这次布置任务,必须对他明确说明清楚。
发现问题可以,如果不能提出解决方案,那就不要浪费时间说废话了。
“我们刚接触市场,就要提出解决的办法,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曾超群听后,果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言下之意就是,你要我们做这个,是不是在刁难我们?
毕竟他们对市场那边完全不熟悉,发现问题还好,要想办法解决,怎么可能?
至少以前在财政局工作时,从来没有人会这样要求他。
“你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吴泽远见他说得这么可笑,就皱起眉头,手指在办公桌上敲了几下。“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工作人员,不是记者,发现问题的事,有的是人去做,而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存在的根本意义。”
这个道理很浅显,有脑子的人都能明白。
忽然想到很多新分配下来的基层工作人员,刚从学校出来,未必有人教他这个道理。
原因很简单,新人进单位后,一般会安排工作多年的同事带他,却没有人教他这些原则性的东西。
想到这里,吴泽远心里有了个想法。
自己是不是可以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制订出一个类似于外资企业新员工入职须知一样的东西,给每个新来的人安排一堂培训课。
这个启发来源于谢秀文,有一次去去找她时,发现办公桌上有一本员工手册,他随手拿起翻了翻,发现上面介绍了新员工入职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非常详细。
有了这份东西,每个新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培训,至少能统一思想,防止有人自以为是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