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桶 第两百三十六碗 新春贺岁之北伐开始
作者:宋默然      更新:2023-04-20 23:49      字数:6303
  天色已暗,王钰的官轿行进在汴京的大街上。此时,街上仍有稀稀落落的路人,看到在官轿行来,都闪到一旁。当轿子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王钰让轿子停了下来,从这里往东走,就是他金屋藏娇的地方。
  回到京城也有一段日子了,还不曾去看过李清照,不知这位奇女子近来可好。总这么藏着也不是办法,得找个机会,接回靖王府去。不过,这件事情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虽说以他的身份,要多少女人都是合情合理的,但他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女人的观念与这个时代的所有男人都不一样。
  回到靖王府,他前脚一到,童素颜,耶律南仙,楚红秀三个女人后脚就出来了。这两天,他一直呆在宫里,虽然派人回王府传过话,但妻妾们仍旧很挂念。童素颜与红秀挂念王钰的起居,而耶律南仙不光关心他,还关心着朝政大事。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她是契丹人,女真人灭亡了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是她不共戴天的仇敌,王钰的北伐就是她的复仇之战。她原本以来,王钰回京之后,马上就会发动北伐战争,可偏偏这个时候,东北闹出乱子来。她很关心,这场乱子,会不会打乱王钰的布局。
  事实证明,她多虑了,因为王钰在安抚好童素颜与红秀两人之后,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南仙,我要替你报亡国之仇了。”
  这对王钰来说,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一句话,可耶律南仙听到之后,反应却是潸然泪下。她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宋人记得的靖王府二夫人,是一个女中豪杰,王上的左右手,贤内助。可他们往往忘了,这个女人还是辽国皇室成员,一个上过阵,打过仗的女将。她对辽国的感情,与汉人对大宋的感情,没有什么不同。
  王钰的嘴很会说,在当时,有一个文人,就是苏轼的儿子,曾经写过一首诗,颂扬王钰当年出使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功绩。当中就有一句,说王上的嘴,能抵得上十万大军。“巧舌如簧惊天变,折戟沉沙血未消。”
  可就是这样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在此时却是不发一言,轻轻揽过佳人香肩,无声胜有声。
  “王上,真的准备停当了么?主不因怒而兴师,您要考虑周全。”纵使狂喜感动之际,耶律南仙也没有忘记提醒王钰要谨慎小心。因为她担心王钰因为在前线受到金军的袭击,勃然大怒,让仇恨遮住了他的双眼。
  王钰听到这句话,轻蔑的笑了一声:“本王在黄河以北,屯兵六十万,早就等着这一天。灭亡金国,不在话下,倒是蒙古人很让我担心。据韩毅所说,他带着我的手谕金刀,让忽图刺协同作战。可蒙古人似乎野心不小,在宋军撤离的时候,竟敢起兵追赶。这两年枢密院的目光一直盯在女真人的身上,倒把他们给忽略了。”
  “应该不至于吧?据说蒙古人连像样的机构都没有,而且草原上一团糟,互相攻击,不会对大宋构成威胁才是。”耶律南仙说道。
  王钰没有反驳她,因为说了也是白说。在整个大宋,恐怕除他自己,没有人会知道蒙古人有多厉害。历史上,就是他们,灭亡金国,攻破西夏,征服大宋,开创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他们的对手,哪一个不是一时之选,世界强国,可在蒙古铁骑的淫威之下,灰飞烟灭。作为中原王朝,怕就怕这样的对手,他们没有文明,有的只是破坏力。农耕民族被草原民族征服的先例,历史上有很多,自己绝不容许这种局面再一次出现。
  “我已经派出使节入西域,与你的父亲商议共同举兵。想来,报亡国之仇,也是你父亲的宿愿。”王钰岔开了话题。
  “王上,你对我父亲许下了平分土地的承诺,是真是假?”耶律南仙脸上突然出现奇怪的笑容。其实这个问题问了也是白问,汉人有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金国的地理位置,正处在中原王朝的头顶上,一马平川,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以挥师南下,王钰会傻到把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送给别人么?
  “你认为呢?”王钰笑得更诡异。耶律南仙不再讲话了,此时此刻,她的身份很尴尬,一方是他心爱的男人,一方是他的父亲。纵使当年上雄城头耶律大石那一箭,射死了他们的父女之情,可血浓于水,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她是西辽国大公主的事实。这种时候,最聪明的作法就是,谁也不要帮,置身事外。不然的话,任何一方你都对不起。
  当然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大宋挥兵西征,或者西辽国起师东进。照目前的情况看,两方似乎都有这个意图,金国如果灭亡,王钰肯定会把目光盯到西域,因为丝绸之路的中间站,不能卡在外族人手里。
  而对于有亡国之痛的西辽帝国来说,重回东方一直是他们的梦想,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西辽国已经具备与大宋一争天下的实力。
  宋金之战还没有开打,宋辽之战,已经在酝酿之中了。新疆,这个对全部宋人都很陌生的名字,在王钰心里,却是十分重要。
  绥靖四年七月,东北情势稳定下来,女真人梦想之中的幽云动乱,并没有出现。兀术太小看大宋的国力了,试想一下,在王钰变法之前,大宋每年财政收入就可以达到六至七千万两,现在的大宋,说是天下第一强国,或许有点不客观,但说是天下第一富国,相信谁也没有异议。如果不信,去问问游走在汴京街头那些奇装异服,厚额高鼻的“外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边境六十万军队备战多时。大宋占尽天时,人和,而地利则与女真人平分。
  七月初,王钰以摄政王兼丞相的名义上《伐金出师表》,要求北伐金国。随后,他召集文武要员,紧锣密鼓的制定战略战术。
  最后决定,分路出击,以幽云卫东北军为先锋,出兵十万直接出长城居庸关北上。宁夏都护府董平领六万军队,进入蒙古草原,从西面发起进攻。林冲领南府十万精锐,从真定府出发,中路突破。兰州军,延安军,及呼延灼部为策应,随时准备支援。
  因金国主动放弃大定等城市,用意很明显,要收缩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王钰严令三路大军,不可孤军冒进,寻找金军主力,予以歼灭。
  大宋以二十六万重兵,开始了灭亡金国之战。同时还有二十余万兵马作为后援,随时准备出击。汉人帝国的北伐一开始,天下震动,就在此时,从遥远的西域传来消息,西辽国决定出兵十二万,西辽皇帝耶律大石,不顾年老体迈,御驾亲征,誓要复国。
  此时,攻击金国的兵力,达到了三十八万,这几乎等于金国全国的总兵力。一场大国间龙争虎斗就此开始。无论怎么看,金国灭亡,只在朝夕之间,不禁让人感叹,一个立国不到二十年的年轻国家,就要两大强国的夹击之下,亡国灭种了。
  七月中旬,从前线传回军报,东北军北上四百余里,未遇一兵一卒,进展顺利。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以为金军惧怕宋军威名,不敢正面作战。随后,林冲的南府嫡系也传来消息,在金国西京道遇到小规模抵抗,在南府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一日开进三百里。
  双枪将董平的部队,更是神速,同时出兵,他的部队居然已经开进到了离上京六百里远的地方,与林冲部形成了犄角之势。
  “怪了,金国几十万大军哪里去了?怎么都未遇到像样的抵抗?”韩世忠盯着作战地图,百思不得其解,何止是他,在场所有人都想不通,金国怎么会在广阔的草原地带,未设置防线?让宋军这样长驱直入?
  “应该是隐藏实力,相机行动。他们放弃大定防线,就是为了收缩兵力,如果臣所料不差,此时金军已经集结在一起,或三军,或两军,在找机会下手。”吴用无官一身轻,顶着一些荣誉的虚衔在家读书。但战事一起,他自然也轻松不了,被召到靖王府开“最高军事会议”。
  王钰把内政全部交给了政事堂几位副相,这段期间,他只管军事,不管政务。战前,这位大宋摄政王曾经有过预料,灭金之战,不会太久,但他也没有想到,三路大军会进展得如此顺利,董平更是开到了上京城西南方向。
  太过平常就是不正常,他深明这个道理,金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还有几十万精兵,绝不会坐以待毙,究竟藏在哪里?想耍什么把戏?
  与韩毅远征军不同的是,远征军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此时,金国有所防备,双方只有硬碰硬的打。
  “王上,最新军报!”兵部侍郎张浚匆匆入内,带来了兵部刚刚收到了前线战报。前线部队,每天都会向朝廷报告战局。
  王钰赶紧接过,拆开来看,还是和前两天的一样,未遇抵抗。三路大军按原定方案,齐头并进,董平的西北军,已经开到了上京城西南方两百里。
  “王上,按时间算,此时此刻,董都护的军队应该已经在攻打上京了。”韩世忠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回头对王钰说道。上京,可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都城,前不久被宋军铁蹄践踏一番,时隔不久,宋军又回来了。
  “没有道理啊,上京怎么说也是金国皇都,如此重要之地,不在四周布置防线,不合常理,任何一个国家也接受不了都城被敌军两次攻破。”一位兵部官员喃喃自语道。
  此时,吴用突然问道:“林冲所部目前在什么位置?”
  韩世忠一听,在地图上找了一阵,指着一处地方说道:“大概在这个方位。”众人一看,那里是上京的一对翅膀,龙化和仪坤。大司马韩毅,就是在这里,用一万骑兵的性命,拖住了金军,转而北上直取上京。
  吴用看到那个地方,脸色微变,王钰见状遂问道:“先生,有问题么?”
  吴用欲言又止,他其实在担心董平,西北军跑得太快,居然冲到南府军的前头了,这样一来,犄角之势就不成立了,这是自己放弃优势。
  但转念一想,林大将军手里有十万当初王上亲手带起来的南府精锐,而且就在上京下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万一有个好歹,他可以随时支援。
  想到此处,遂对王钰言道:“回王上,臣只是有点担心西北军进展太快,孤军深入。”
  就在这时,一个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人发言了:“不是担心,董都护就是在孤军深入。”不是别人,正是仪坤郡王,大司马韩毅。他与吴用一样,虽然放下了权力,但战事一起,仍被王钰召来顾问。
  王钰紧盯着地图,良久无言,一阵之后,回头问道:“辽军可有消息?”
  “回王上,暂时没有,自西辽国传来消息,声称决定出兵十二万之后,再也没有下文。”张浚回答道。
  王钰神色如常,这在朝廷预料之中,契丹人不是笨蛋,他们这是在观望。若宋军进展顺利,他们就会打着盟国的旗号抢占地盘。若宋军受挫,他们想必就会按兵不动,退回国境。罢了,本来也没有指望契丹人能帮上忙,不过就是壮壮声威,给女真人增加压力而已。
  “行了,今天议到这里吧,诸位大人都回去,随传随到。北伐金国,是百年大业,诸位就辛苦一点了。”王钰说罢,就欲离开。
  这时,韩毅见他要走,往前迈出两步就要说话,吴用一看,一把拉住。韩毅不解其意,再看时,王钰已经步出了房间。
  “吴大人为何阻止?”韩毅问道。
  吴用往王钰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微微叹了口气:“王爷可是想建议王上下令给董平,严令他不得孤军冒进?”
  “正是,东北军出长城,往黄龙府方向打。西北军和南府军互相支援,直取上京,董平孤军深入,这是很危险的举动。韩某前不久刚刚在仪坤龙化这两处打过仗,那里驻有重兵。林大将军十万南府铁骑,未必就能一举克敌。万一他被拖在龙化仪坤一线,就来不及救援西北军。而西北军兵力最少,万一陷入重兵合围之中,西路可就受挫了。西路军一受挫,我大宋西北门户就将大开。”韩毅详细的分析着种种可能。
  其实这些吴用何曾没有想到?但董平是什么人?那是王上的爱将,又是梁山系的亲信,最早跟随王上的一批心腹之臣。自己从前就劝过王上,说董平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王上不听。
  如今,韩毅要去说破这层意思。若是别人倒还罢了,可韩毅是刚刚犯了事的,身份很特殊,地位很敏感,万一触怒王上,他的结局堪忧。
  当吴用旁敲侧击的把这个意思传达给韩毅之后,没想到这位大司马丝毫不领情:“吴大人,您是王上所看重的心腹之臣。这么大的事,怎能因为一己之私,而隐瞒不报?若事事顺着王上的意思,明显的错误也不指出,这不是为臣之道。”
  说完之后,大步追了上去。吴用看着他的背影直摇头,这个韩毅啊,一根筋。只懂军事,不懂政治,这话谁去说都可以,惟独你韩毅不行,你是真不会作官啊。
  青云阁
  赵出云住所,王钰回京以后,即便再忙,也一定会抽时间来看望身怀六甲的出云郡主。她临盆在即,准父亲自然不敢怠慢。
  “宫里太后派人来瞧过几次,都说是个男丁。”赵出云坐在桌前,对趴在自己肚子上的王钰说道。
  “她倒是好心起来了。但愿是个儿子吧,要是真是个男孩,我从小就训练他,一定让他好好读书,好好习武,将来作个可堪大用之人。别像他老子这样,书没读几本,武艺也练得不怎么样。”王钰对未出生的孩子,充满了希望。可他忘了,有句话叫作“子不类父”。
  “王上何出此言?你既不是博学多才,也不是武艺超群,可照样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赵出云笑说道。
  王钰站起身来,盯着她肚子,作沉思状,良久方才咂巴嘴说道:“我琢磨着,要是个男孩,等他年纪稍大一些,就不能养在王府里,得放出去。在父母慈爱之下长大的人,不会有什么出息。”
  赵出云一听,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王上可真是的,这孩子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就已经琢磨着要怎么培养他了,这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王上,大司马,仪坤郡王韩毅求见。”房外有下人报道。
  韩毅怎么还没有走?王钰虽觉奇怪,但还是让人领他去偏厅等着,自己随后也赶了过去。
  “怎么了?大司马还有事?”王钰不及坐下,已经开口问道。
  “王上,您必须马上下令,严禁西北军孤军深入。”韩毅开口第一句话,就惹得王钰直皱头,什么叫我必须马上下令?但他知道,韩毅是个直性人,有什么说什么,也不怪罪于他,便问其原因。
  “臣当日领军回国,途径西夏,董平强令西凉王李乾顺率百官出迎,宴会上,他飞扬跋扈,几度出言不逊,臣观那西凉王忍气吞声……”韩毅正说着。
  “等等,你到底想说什么?这跟孤军深入有什么关系?”王钰打断了他的话。
  “回王上,大有关系。董平此人,性格暴戾,他孤军深入,是何用意臣不敢妄自猜测,但这种行为,是极为危险的。王上应该严令他不得孤军深入,更不能往北一直打。上京的北面,气候变化无常,臣率远征军在那里吃尽了苦头。而女真人世居此地,若把重兵,设在极北之地,以疑兵诱董平部继续北追,情势危矣!”韩毅丝毫不顾忌自己的特殊身份,直言敢谏,也不想想董平是何等人物,与王钰是何种关系,难怪不止一人说他不会作官。
  王钰一时无话,神色冷峻,按理说,韩毅是有这样的发言权的,毕竟他在那里打过仗。以自己知道的地理知识,东往再往北,不就是日后的俄罗斯了么?那可是千里雪原,能把人冻死。宋军多是中原人,肯定不会习惯这样的气候。
  韩毅见王钰似乎还在犹豫,干脆把自己的忧虑一古脑倒了出来:“王上,还有一个可能性。如果董平所部战败,我国西北门户就将大开。西北门户一开,女真人南下的可能性不大,党项人作乱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有一方势力兴风作浪的可能性,咱们却不能不防。”
  王钰先还没听怎么明白,但串起来一想,神色微变:“你是说蒙古人?”
  “正是!臣领军在蒙古滞留期间,忽图刺及其子也速该,几次三番刺探我军情报。臣当时并未多想,但后来分析,他们想抢夺俘虏。目的还不是杀死女真废帝复仇。”韩毅越说越玄乎了。
  可王钰却是越听越有意思,遂问道:“依你之见,蒙古人不杀女真人,那想干什么?”
  “结好女真!”韩毅语出惊人,这本是不合常理的一种推断,但王钰听后,认为可能性极大。忽图刺他没有见过,不知其深浅,但也速该这个黄毛小子他却是见识过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想那忽图刺也当是个枭雄人物。
  “继续说。”王钰催促道。
  “王上试想,若董平继续冒进,万一有个闪失,西北门户一开,他又不能及时回防。若蒙古人挥师南下,我大宋几乎无险可守。而西夏境内,兵力有限,蒙古人大可翻过贺兰山,直接威胁我河北诸地。”
  坦白说,韩毅的推测有些杞人忧天的意思,但防微杜渐总是没有错的。尽管黄河以北,还有三十万兵力,但这个险最好不要去冒。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