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作者:红叶似火      更新:2023-04-22 02:17      字数:5475
  第24章
  姜瑜动作飞快地拆开了这封挂号信, 拿出信纸,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
  其实写信人还是梁毅。
  姜瑜, 见信佳,我是梁毅, 你父亲的战友,曾与你父亲一道共事三年。
  当时,你父亲怀里总是揣着你的照片,逢人就说, 他有个好闺女, 学习成绩一等一的棒。你爸爸希望你能多读书,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他牺牲后, 我们几个战友商议决定资助你继续上学,他们都成了家,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手头并不宽裕, 所以最后商量好由我来资助你。
  我从你的资助是从六年前开始的, 当时我的级别还比较低,工资不高,所以每个月只资助了你五块钱,一个月两斤粮票,大概三年后才涨到了十块钱。三十块钱是今年二月开始的,因为我收到了信, 你怕迟到, 半夜就起床赶去学校, 途中在山道上摔了一跤,昏迷了三天。
  如果有一只手表,你出门上学做事都将会方便许多,所以我每个月多寄了二十块过去,交代你母亲攒起来,过年的时候托人弄一张手表票,一并邮过去,给你买一只表。
  是我思虑不周,让人钻了空子,谢谢你的机敏提醒了我。
  你是个聪明的姑娘,应该明白,这么几年,你继父一直瞒天过海,他一个人肯定做不到这么天衣无缝。这件事比较复杂,你不要再管了,等我回来处理,我这里有六年来所有的汇款凭证,来往的信件,还有你每学期的考试试卷,这些都是铁证,你继父他抵不了赖。
  我最近要出一趟任务,过年前后才能回来。到时候我会休假,赶过来处理这件事。
  至于你继父那里,我过两天会给你母亲写一封信,就说我一个战友的父亲被牛撞了,住进了医院,要花不少的钱,救命要紧,这个月的工资都给了凑给战友了。让她那边先等等,过年我一定会凑足买手表的钱,连同手表票,一并寄过去。
  你只需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即可,自己每个月开的工资,不要交给你妈了,留下买些衣服,去国营饭店打打牙祭。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要亏待了自己。
  我用陆进的名义给你汇了六十元和二十斤全国粮票,晚两天应该就会到,你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不要再寄回来给我了。接下来几个月我会出任务,可能不是很方便给你写信,你若是遇到了难题,可以去找你们市公安局一个叫张永的人,他是我的战友,我已经写信给他了,他会帮助你的。
  看完了整封信,姜瑜的心情真是复杂到了极点。这个年代有的人,真的非常令人钦佩。
  六年,前三年每个月五块就是一百八,后面两年每个月十块,就是两百四,今年二月开始每个月三十块,不算八月就是两百一,总共就是六百三十块。还有每个月两斤全国粮票,六年加起来一百四十多斤全国粮票,在这个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而上高中一年也只要十六块的学费和住宿费,每个月还有好几斤大米补贴,初中和小学的费用更低,算下来,原主读书总共也没花到一百块,可梁毅却出了六百多块钱。
  这多余的钱,明显是给冯三娘母女的生活费,这些钱在农村足够养活一个孩子了,还能养得很好,顿顿都吃白米饭都不难。可周老三却把钱偷拿了,还总是摆出一副对冯三娘母女施恩颇多的嘴脸!使唤冯三娘母女,让才十五岁的姜瑜去挑担子,他就不亏心吗?
  这人的心肝都黑烂完了!
  想着梁毅保家卫国、出生入死换来的工资就被周老三这么挥霍了,想到原主小小年纪就累得栽进了池塘里,一命归西,姜瑜心头的愤怒压都压不住。
  她不给周老三点颜色看看,她就不叫姜瑜。
  姜瑜把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离开了学校去了王晓家。
  王晓的奶奶正在做饭,瞧见姜瑜,连忙多削了两只红薯丢进锅里,然后热情地对姜瑜说:“小瑜啊,今天中午就在王奶奶家吃饭吧!”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王晓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顶得上一个成年人,而王家却只有王奶奶一个人挣工分,他们家的粮食哪够吃啊。
  姜瑜可不好意思去蹭这祖孙俩的饭,连忙摆手:“不用了,王奶奶,我过来找你是说上次的事……”
  一听她说这个,王奶奶立即摆手:“王晓那孩子已经跟我说了,就那么丁点地,小瑜,你拿去种就是,还给什么钱。”
  姜瑜笑着摇头:“那可不行,因为我不会种地,这菜地恐怕还要王奶奶帮我收拾,所以这钱你必须得收。”
  王奶奶压根儿不信,村里的女孩子,有几个不会种菜的?就是不会,多看几次大人怎么种就学会了啊,哪要得了十块钱去请个人种那么一分多地的菜,浪费钱啊。
  “小瑜,钱就别提了,我教你怎么种菜。”王奶奶热心地说。
  姜瑜坚决不肯:“王奶奶,你要是不收钱,那我就只能找别人了。”
  她连火都不会烧,哪会种菜啊。王奶奶还真是高估了她,姜瑜非常汗颜。
  见她态度坚决,王奶奶搓了搓手,不知道怎么办了。她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十块钱一年真的是太多了,而且姜瑜有什么好吃的还经常捎上他们王晓,没看王晓跟她混了半个多月,都开始长个了。
  王奶奶心里非常感激姜瑜,一直想给她做点什么,可王家一穷二白的,连顿白米饭都吃不起,实在没拿得出手的,好不容易姜瑜想种他们家的地了,王奶奶心里那个高兴,就是姜瑜不说,她也会帮忙收拾地里,保准把姜瑜的那块地收拾得干干净净,让里面的菜长得水灵灵的。
  瞧两人僵持不下,在屋子里烧火的王晓跑了出来,拉着他奶奶的手说:“奶奶,这样吧,五块钱,姜瑜姐,你也别跟我奶奶争了,五块钱就不少了,可以买好几十斤大米,够我和奶奶吃一个月的了。”
  话说到这份上,姜瑜也没再坚持。王晓家偏僻,人又少,除了他们家,她还真找不到更合适的种菜地方。
  “好,等我发工资了,我就把钱给王奶奶拿过来。”姜瑜点头同意了。
  王奶奶也笑了:“不急,不急,等明年再说,哪能才种上,菜都没吃就说钱的事呢?对了,姜瑜,你喜欢什么吃什么菜?我给你种上?”
  姜瑜笑着说:“随便什么都可以的,王奶奶,我不挑食。”
  “不挑食好,不挑食好。”王奶奶笑眯眯地看着姜瑜,脸上的皱纹堆在一起,在阳光下,慈祥极了,“王晓,你带你小瑜姐去看看后面的地,一会儿做好了饭我叫你们。”
  “好嘞!”王晓应了一声,把姜瑜拉到了后院,指着已经被翻了一遍的地说,“姐,这是我翻的,怎么样,不错吧?你想种什么,我帮你种!”
  地里的土被翻了一遍,大的泥块都被敲得细细碎碎的,上面还撒了一层草木灰肥地,做得确实很好。这五块钱花得值,姜瑜打算以后的菜也送点给他们祖孙俩吃。
  “不错!”姜瑜满意地拍了拍王晓的头,扫了一眼四周,见没人,遂放低了声音说,“给我拿几张黄纸过来。”
  普普通通的一张黄纸,在姜瑜手里过一道,就会焕发出神奇的魔力。王晓是亲眼见证过这种奇迹的,一听姜瑜又要拿黄纸,他马上跑到藏符纸的草堆里取了一把出来,递给姜瑜,眼巴巴地看着她。
  谁知姜瑜却只是把纸往口袋里一塞就完了。
  “姐,你要做什么?我能不能跟着你?”小孩子好奇心重,王晓讨好地说,“你放心,我不会给你添乱的。”
  不添乱也不能带这家伙。在梁毅回来之前,周老三的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姜瑜点了一下他的额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跟你奶奶说一声,我回家了。”
  “你还不是只比我大四岁。”王晓不满地嘟囔。
  姜瑜笑眯眯地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学校的方向:“我可是已经参加工作了。”
  这个还真没办法比,看着跟自己一样高的姜瑜做了老师,王晓泄气地垂下了肩,跟着姜瑜走到门口才想起他奶奶的叮嘱,忙道:“姐,今天就在我家吃饭吧,我奶奶做了闷红薯饭,很好吃的,尤其是下面那层锅巴,又甜又香。”
  “留着你吃吧。”姜瑜大步朝他挥了挥手,大步往周家走去。她每个月的粮食可都是拿回了周家,不吃,岂不是便宜了周老三,她当然得吃,还得多吃点。
  因为在周晓家耽搁了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冯三娘已经做好了饭,全家都在,就等着她了。
  姜瑜直接洗了手就上桌,吃饭时,周老三装模作样地询问了姜瑜几句,无外乎是在学校里习不习惯啊,同事们好不好相处之类的。
  姜瑜均用“不错”、“还好”应付了事。
  听到两人的一问一答,周建设只顾着埋头吃饭,周建英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却不像以往一样出言讽刺。
  姜瑜瞥了她一眼,不对劲儿啊,周建英最近似乎安静得有些过分了,每天吃过饭就窝在屋子里,美其名曰看书。
  有一回,她的门没关,姜瑜无意中瞥了一眼,发现她还真在床前的柜子上,摆了一堆初中的课本,连墨水和笔都拿了出来,一副要悬梁刺股的发奋模样!前两天,她还问周老三要了五毛钱,说是要买本子。
  现在高考还没恢复,读书并没有什么前途。城里的孩子念完高中,没找到单位接收,也只能下乡,就更别提村里的孩子了,像她这具身体的原主,高中毕业一样回家种地,跟不念书的没什么区别。所以现在农村很多人对读书并不是很重视,只要能识几个字就行了。
  周建英前两年也没对读书这么上心啊?莫非是转性了,或者像周老三说的那样,借着读书的名义来偷懒,躲避上工这件事?
  别说,这还真是周建英干得出来的。
  不过,只要周建英不来招惹她,她也懒得管,反正这个家就是揭不开锅,也饿不着她,周建英兄妹爱上工就上,不上拉倒。
  姜瑜垂下了头,专心吃饭。
  吃过饭,周老三和冯三娘又去上工了。秋收忙完了之后,还有晒谷子,给田里除草,翻地,种小麦油菜豌豆之类的农活等着他们,所以农民们并没有松懈下来,真正的农闲,也就只有寒冬腊月那一阵。
  周建设丢下饭碗后,也不见了人影,最后这个家里就只剩下了周建英和姜瑜。
  周建英一向不待见姜瑜,哼了一声,钻进了自己的屋子里,用力地关上了门。
  姜瑜看了一眼她紧闭的房门,轻轻地哼起了调子。周建英在正好啊,不然谁来背黑锅呢。
  姜瑜关上门坐到了床上,拿出两张黄纸,对折起来,十指翻飞,速度非常快,没过多久,两个纸人就在她手中成形了。
  姜瑜捏着纸人,走到堂屋,往周老三房门口的缝隙里一放,然后走到周建英的房间外,轻轻敲了敲门。
  周建英不耐烦地拉开了门:“有事?”
  姜瑜站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她:“我要备课,笔没有墨了,把你的墨水借给我用一下吧?”
  周建英白了她一眼,学着姜瑜那天说“没空”的样子:“不可能,今天不行,明天也不可能,我的墨水就是倒了都不借给你。”
  她以为这样就能难倒姜瑜了。因为她知道,姜瑜口袋里一文钱都没有,家里的钱一直是她爸在管,从姜瑜毕业之后,她爸就以吃住都在家里为由,再也没给过姜瑜一分钱。
  谁料姜瑜只是微微蹙了蹙眉头就算了:“这样啊,那我只能去供销社先赊着了,等领了工资再去把钱还上!”
  气得周建英啪地一声关上门了,领工资了就了不起啊,一个村小代课老师而已,谁稀罕,她以后可是要做大事的!
  说是不稀罕,等关上了门,瞧见柜子上那堆书,周建英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几天,她把初中的课本都翻了一遍,虽然有了前世的记忆,但她在学习一途上好像还是没什么天赋。连初一学过的课本现在看起来就跟天书差不多,那些公式,分开每个字她都认识,可凑到一块儿,她就完全看不懂了。
  这个年代又不像后世一样,有许多教辅材料,各种讲解视频,大家只能听老师讲,然后回家自学。而课本就是唯一的学习资料。
  周建英这段时间是真的很用心在学习,把书本上的例题看了又做,做了又看,可还是理解不了,难道她真的没学习的天赋,只能等着姜瑜考上大学,再像前世一样,冒名顶替去上大学?
  周建英不甘心,重生回来的她根本看不上姜瑜前世所考上的那所大学。那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师范院校,她要上名牌大学,读国内最一流的大学!
  她完全忘了,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参考人数有多少,录取比例又有多低,能考上就非常不错了。
  周建英趴在柜子上,拿起了书,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一个字都没看进去,后来,她看到姜瑜空着手,出了院子。
  周建英气得用力地把书拍到了桌子上,不行,她一定要考上,大不了,待会儿再厚着脸皮去找孙亭煜。
  姜瑜出了村子,往公社的方向走去。公社离荷花村有四五里地,最近的供销社都在那里。
  路上,遇到熟悉的村民,打招呼别人问起时,姜瑜都说她要去买墨水备课。
  等出了村,到了个没人的地方,姜瑜把口袋里的一大把钱给掏了出来。这堆花花绿绿的钱当中还藏着两抹亮眼的黄色,姜瑜把纸人从钱里捡了出来,低喃道:“谢谢你们了!”
  然后她擦了跟火柴,将两个被压扁的纸人给烧了,再开始数钱。十元,五元,两元,一元,还有很多角票和分票,姜瑜把这些钱根据面额从大到小,重叠起来,最后一数,总共也只有4825元。
  这是周老三藏在房里的所有的钱,还不够梁毅这几年寄过来的十分之一。
  不过想到那天周老三在国营饭店的阔绰大方,再加上王晓说过,周老三还偷偷带着大东他爸去罗山沟赌过钱,他最后只剩了这么点,也就不奇怪了。
  不是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花起来就是不心疼啊。
  姜瑜把钱团了起来,放进了口袋里,这些钱不能再拿回去了,她得找个地方藏起来。因为周老三丢了这么多钱,肯定会心疼死,说不定会搜屋子搜身,带回去太不安全了。
  第25章
  收完谷子, 田里的活轻松了很多, 下工的时间也早了一些。
  周老三拿着锄头回来时, 天还没黑。他把锄头放下后,坐在院子里, 吹着风, 卷了土烟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冯三娘在厨房里忙活,她先烧了一壶水, 给周老三泡了杯茶,放到他手边, 然后往卧室里去盛米做饭。
  推开门, 冯三娘就吓得尖叫了一声。
  “吼什么吼?”周老三眯着眼, 喝了口茶, 不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