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剿匪
作者:
狼烟东去 更新:2023-04-23 13:54 字数:2082
“子威,可敢前往?”见关羽如此说,刘备便知此次剿匪非刘封不可,但却还是要试一试刘封胆识,故并未仓促下令,只有此一问。
刘封等的便是这句话,于是乎伫立而起,抱拳躬身道:“封愿往,望父亲赐二百骑,封即刻赶往芒砀山,誓破贼寇,否则军法从事!”
年方十八的刘封不但欣然领命,立下军令状,并且只领兵二百骑,关张二人闻言也俱是一愣,唯有徐庶笑而不语。
“山匪战力虽不足惧,二百骑亦恐有差池,不若再与你三百步兵,凑五百之数,方可稳操胜券。”刘备显然担忧刘封年轻气盛,受不得关羽言语相激,一旦以少敌多,用兵不当,则后果不堪设想,便建议其多带三百步卒,如此兵力,就算硬拼,也可击溃数百山匪。
但刘备却是没有想到,刘封并未将关羽之言放在心中,只想利用这次战役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刘备心中地位,而以少胜多,便是这场战役最大的亮点,于是刘封再次躬身拜谢道:“谢父亲美意,然封此次剿匪心中已有定计,步卒行动迟缓,恐难以施展,且兵士多屯于樊城,新野布防尚需这许多步卒,故封携二百骑足矣!”
刘封此番话说得斩钉截铁,刘备听罢亦是不住点头,之后便不再勉强,下令刘封即可在军中随意挑选二百骑兵,便可出发往芒砀山剿匪。
在军中点了二百骑兵,待其整备完毕,已是衣甲鲜明,旌旗齐备,刘封便辞别刘备等人,一声令下,离开了新野。
“军师,汝观以子威之能,区区二百骑兵,可否攻克那数百顽匪,毕竟对那股土匪底细,我军知之不祥……”刘封离营后,刘备显然未能完全放心,便对徐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使君有所不知,此股顽匪已盘踞于荆州多时,传刘表多次派兵围剿,却不得其法,故小将军此去,凶吉难料。”
刘备闻听此言,面色十分诧异,不解问道:“既如此,军师何不早言?”。
“使君既有心磨炼小将军,此伙山匪乃天赐使君之试金石,若当面点破,恐关张二位将军不肯将这机会让与小将军。”
刘备听罢,只是微微颔首,不再作声,只吩咐徐庶备一队兵马,时刻打探芒砀山方向行军进展,一旦发现刘封不敌,便即可派兵前去支援。
刘封离了新野,却并未全速赶往土匪所在的芒砀山,而是沿途一路打听难民,来到了之前遭受土匪攻击的一个村落,那村中尚余些许老弱,因腿脚不便并未逃往新野,刘封亲入村庄,与其交谈良久,方才离去。
之后,刘封又率军寻迹来到被土匪袭击的数个村庄,皆与村庄中幸存之人交谈片刻,待走了三四个村庄,天色便有些暗了下来,到了距那芒砀山最近的一个村庄,刘封便下令扎营造饭,严加戒备,夜宿在了这个不大的村落。
经与数个遭过袭击之人交谈,刘封得知这股土匪所过之处向来只是掠夺粮草,却并未伤人性命,且会给村名留下数日余粮,使其不至饿死,且其所袭之村庄皆为新野附近之地,难民步行之下,最多两日便可抵达新野。
由此,刘封分析,这股土匪劫掠村庄多半乃是不得已而为之,聚数百人而不伤人性命,这股土匪纪律之严明,可与军队媲美,如此一来,刘封便觉奔袭与强攻并非良策,相反对这支纪律严明的土匪首领,刘封却有了好奇之心。
次日尚未天明,刘封便整军出发,直奔那芒砀山而去,借着尚余的夜色,刘封命二百骑全速前行,仅用时不到两个时辰,芒砀山便隐约可见。
此时刘封命骑兵放慢速度,同时遣一小队斥候前去打探,自己则引着后军缓步前行。
只一会功夫,斥候便回报道:“小将军,这芒砀山周遭并无匪兵,隐约见其山寨位于山腰之上,却也未见匪兵!”
刘封略一思索,便高声命二百军士将旌旗全部收起,列队加速步前行,直奔那芒砀山山脚而去!
待到了山前,果然山下并无一人,刘封四下观察了一番,便断定这方圆数里山间并无埋伏,通过之前对这伙山匪的了解,刘封几乎便能确定这股山匪并非不战便弃山而去之辈,但眼前这出空城计,却让他心中增添了些许忐忑。
但只犹豫片刻,刘封便下令二百骑携战马上山,骑兵虽不善山地作战,但刘封观那山腰上地势平坦,一旦起了战事,骑兵依然优势巨大。此时敌军龟缩不出,刘封也只得继续前行,不然何来剿匪之说。
那盘山之路虽弯弯绕绕,却胜在平坦,刘封率二百骑小心前行,不知不觉两个时辰便已过去,到此时,刘封便发觉了不妥之处。
未到三国时期前,行军乃是刘封训练中的必修课,他此时敏锐的发觉,之前所标记的暗号在近两圈走过之地竟再次出现,见那二百军士并未发觉有异,刘封便并未声张,只是加紧观察所过之处,果然,不久之后,他们便又回到了之前走过之地,此地道路两侧均树木高耸,几乎遮住日光。
见此情形,刘封止住坐骑,挥手命身后军士停止前行。此时数个年长些许的军士已经到了刘封身前,显然他们也是发觉了这道路的异状。
“小将军,我等恐已陷入贼人所布迷阵之中。”一名军士凑到刘封近前,悄声言道。
“下马休整,加强戒备,汝等随我前去探路。”刘封向那军士使了个眼色,率那数名年长军士沿道路步行向前去了。
“既为迷阵,可见山中定有精通布阵之人,汝等可有识得此阵者?”走了数里,几人果真又到了刘封之前标记之处。
几人闻言面面相觑,却无人应答,刘封虽不知这阵法玄妙之处,但却隐约猜得其中原理或多为使人产生视觉误区,但自己已然观察数圈,并未发现误区所在,故有此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