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简陋的号舍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2023-04-24 09:17      字数:2139
  经由兵卒一番粗暴检查,谢慎终于被放入了贡院。
  少年叹息一声,提着考篮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去。
  亲身进入到贡院之中才能体会到其震撼之处,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列列青石搭起来的号舍整齐的排列在贡院之中。
  虽然风吹日晒之下这些号舍显得有些陈旧,却是丝毫掩饰不了其磅礴大气。
  进入贡院后就不能再进行逗留,必须立刻去自己的号舍备考。故而谢慎并没有停下来等谢、王二人,而是径自朝里走去。
  从分岔口的吏员那里领过号牌,谢慎便快步穿过小道往自己的号舍走去。
  与县试、府试、院试相比,乡试的号舍更为密集,内部空间也就更为狭窄。
  谢慎来到自己的号舍前不由得皱了皱眉。
  如果仅仅是空间促狭也就罢了,偏偏这号舍的棚顶还有些破漏,这就有些尴尬了。
  现在是晴天不假,但万一下雨了呢?那岂不是要水漫金山寺了?
  唉,说到底还是贡院平日闲置太久的缘故。
  贡院的职能单一,除了三年一次的乡试几乎所有时候都是空置的。
  等乡试开完届时相关吏员把贡院一锁,再见面就得是三年之后了。
  这期间各种毒蛇野兔就把贡院当成了乐土,十分满意的享受着惬意的生活。
  再加上风吹雨淋,石制的号舍屋架还好说,但木制的棚顶可就要遭殃了。
  经年累月的浸泡下来,再好的木头也得蕅烂了。
  谢慎所在的这间号舍还不算最惨,他东边的那一间坐在里面却是直接可以看见半边天。
  对此谢慎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祈祷乡试期间千万不要下雨。
  乡试是要考三场的,每场都是一整天,这便不光考验考生的才学了,还考验体力!
  偏偏体力一直是谢慎的弱项,若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就真是要仰天长叹一声了。
  谢慎环视了一周号舍,发现除了有一张桌案,一方凳子,一个夜壶外竟然没有任何的物件。
  这号舍简直简陋的令人发指。
  从外面看贡院的号舍排列鳞次栉比,极有层次感。可从里面一看就露馅了,不仅棚顶破漏,考试环境更是简陋。
  也就是这些书生还是秀才,如果会试环境也是这么简陋,谢慎怀疑真的有可能出现集体罢考的情况。
  逼仄的环境让人心情烦躁,反正距离发卷开考还有一段时间,谢慎索性闭上眼睛开始闭目养神。
  修身养性,静气凝神。
  只有做到了心静才能拿出最佳的状态,才能写出最好的文章,才能考出最好的名次。
  老实讲谢慎对于乡试的名次并不是太过在意。
  毕竟乡试考完还有会试,会试考完还有殿试。
  说一句俗气的话,殿试的名次才是最为值钱的。其他场次的考试名次都是样子货。
  毕竟最终进士的名次是看殿试。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自不必多说,那是直接进入翰林院的贵人。进入翰林院便相当于进入了大明最清贵的部门,成为了词臣,其前途不可限量。比清贵,也只有吏部、礼部可以一提,但加起来也不如翰林院拉风。
  至于二甲的前十名也很有用,往往可以通过馆选成为庶吉士从而到翰林院见习三年。
  虽然不能直接选官做官,但三年散馆之后那起点比同年同榜那些二甲末等和三甲进士不知高出了多少。
  起点高,前程就好,未来的仕途就一帆风顺,很可能混个几年就扶摇直上被当作内阁预备成员培养了。
  如果直接选官,看上去积累了三年工作经验,但硬实力(名次)不如人,一谈起来便比那些庶吉士或者翰林编修低了一头,自己都没自信了还谈什么竞争上岗?
  换句话说,进士的名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官场新人的心态,这是不可逆的。
  所以乡试的名次与之相比实在不算什么,考的名次高了也就是说出去好听一些,在酒宴上有面子一些,并不能给谢慎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当然要是考得一个解元好处还是很大的,至少全省的目光都会落在解元的身上,直到来年会、殿二试前都可以占据舆论头条。
  名声在外,谢慎也就有了一些可以布局的资本,至少以后进入官场不会显得举目无亲,孤立无援。
  当然谢慎也明白,若论硬实力他考取解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毕竟浙省是科举四大强省,考试强人实在太多。在这种近乎恶劣的竞争环境下要想力压群雄夺得解元还需要一些气运。
  比如谢慎碰巧遇到了熟悉的题目,又比如阅卷的同考官非常喜欢谢慎的行文风格。
  评判文章高下还是有很大的感性因素的。
  若是作的文章狗屁不通自然不必多说,但要是几个考生作的文章算是一个等级,那评判起来就有意思多了。
  有的同考官喜欢文字简洁清丽,言简意赅的。
  有的同考官喜欢文风奇诡,结构宏大的。
  遇到对味的文章将之推荐给大宗师和鸿胪少卿季大人决断,那不就是气运了吗?
  谢慎相信自己的气运,气运不好的人也遇不到穿越这样的事。
  但他气运真能好到夺取解元吗?这可不一定......
  要想考出好成绩,考试的心态最重要。但这又是一个悖论,因为如果你完全放松表示你对考试重视不够,也是不可能考好的。
  适当的加压才是正道。
  一百取一,啧啧。
  谢慎心道这种上榜比例简直是发指,尤其是对于浙省这种科举强省很不公平,许多在别省能中榜的在浙省乡试只能名落孙山。
  故而冒籍跨省考试的事情在大明屡见不鲜,不过那是闲话了,暂且不提。
  对于大明朝科举考试的流程谢慎已经十分熟络,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紧张的。
  从沿着号舍挨个发放考卷的吏员手中接过了考卷,谢慎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迅速进入考试状态。
  乡试的考试内容和流程都极为正规,故而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集体性舞弊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