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首露锋芒
作者:小珠落玉盘      更新:2023-04-27 05:03      字数:3550
  区岭忍耐不住说道:“我就不信你能开出更好的条件!最多也就是副县级!”
  张鹤鸣撇撇嘴:“错了,不是副县级,只是镇级。而且是现在条件最差的两个镇。北面人均粮田三十亩,林地一百多亩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唯一的好处,就是靠近一处山脉的尾巴,不过山里没什么产出。他们去担任负责人。”
  区岭惊愕的看着张鹤鸣,再看看那两个坐在大巴车后排说笑的家伙,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么优秀的两个人,怎么就舍得安排到那种地方去?
  “老张你疯了,他们也跟着疯了?”区岭忍不住说道。
  张鹤鸣撇撇嘴看着区岭,坐直了身体,然后正色道:“现在是华夏国内的和平时期吗?”
  区岭摇摇头:“当然不是。我担心的也是这个。那北边的两个镇级单位,可是经常有交火的。他们两个学生娃,怕是不合适。还是安排在其他地方好。”
  “咱们这一代,注定了得给后代子孙打天下。要那么安逸做什么?冒不得风险,做的了大事吗?我可没打算让他们俩跟着我做一辈子秘书或者帮手。他们都是名牌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唯一欠缺的就是经验和阅历,还有就是对现在情况的认识不足。只要他们补上这一块,将来,咱们给他们打下手怕是都没资格。难道因为咱们的私心,就耽误他们的前程?”张鹤鸣说道。
  区岭一时间张口结舌,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默默的靠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过了许久才说道:“老张,看来我是真的落伍了。我得加把劲了。就你这个想法,就已经又赢了我一次了。我得好好考虑我回去之后该怎么办了。”
  路上并没有太多事情,只是张鹤鸣和张玉明,杨干城,加上区岭四个人,路上并没闲着,而是讨论了一路,该如何发展。
  条件,实际上,只要是能耕作的地方,现在全国都没什么大的区别。都是农业区,产粮区,以及一部分已经开始成熟的林地,可以进行分批小批量的采伐。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当地的特产情况和当地的规划以及工业计划情况。
  对于现在的西部,将来的中部地区,张玉明的考虑是西北方交通中枢,不仅是西北方的交通中枢,更是链接西北方几个邻国的交通中枢,发展物流中心。当然,本地的特产特色,也是要搞得。这方面的考虑,五年内,大力植树造林,在原有的基础上,绿化那个山脉的尾巴,在那边建立将来的半山四季度假区--那地方,海拔不错,四季如春,只要绿化跟得上,沙漠防护做的好。将来就是一个优质的度假区。
  唯一的难点,就是人口不够多,绿化怕是进度不会太快。
  “这个,我去找老连长,问问他那边有没有什么门路,能请到云教授的团队来给咱们实地考察,做个计划。”张鹤鸣最后也只能如此。
  云博涵的名气,如今是全国皆知:毕竟是科研部的部长。教育部的部长现在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人。
  “这是经济方面。至于另一个现在的大头,就是基础教育。咱们这个县级区域,最高不过是高中教育。我的看法是最好增加一所技工教育学校。按照咱们的条件,目前的情况,将来的发展,西部将会开发大规模的矿藏,我认为开设一所矿业方面的技工学校,还是有前途的。不过我经验不足,不确定行不行。我只是提出我的看法。”张玉明说道。
  张鹤鸣和区岭两个人没想到这么多,听到这个想法,也是认为很有必要。不过为难的就是师资力量的问题。
  不过这个是全国性的问题,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解决。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治安和国境方面的安全问题。驻军咱们这里正在往这边加大力度推进,估计用不了几个月,会继续往前推进几十公里。这样,咱们这片区域,就算是完全的安全区域。但是也不能大意,所以,国民警卫队的责任和要求反而更高。因为这里前面有军队阻挡,大规模的交火是不可能了。军队不会让他们过来的。如果过来了,那咱们就该卷铺盖跑路了。只能是小规模的交火和一些恐怖活动。除了加强各农庄的民兵训练巡逻和守护之外,国民警卫队如何安排,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还有,就是建设警察和地方法院的事情。虽然目前来看,很多事情都没有,但是不得不防,将来也必须要有。不然将来有了纠纷,没有合适的地方,做出公平公正的处理,对于将来的发展是大忌。”张玉明最后说道。
  张鹤鸣和区岭都是点头表示同意。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有考虑过,但是如此系统有条理的分析,不是他们的特长。别看区岭是正规大学毕业参军的,军队的这些年,却是改变了许多,对这些事情不再擅长了。
  张鹤鸣更是只上过士官学校的,对这方面更是短板。
  “我突然感觉不想让你们两个下去当镇长了。我得留在身边。”张鹤鸣笑道。
  张玉明笑了起来:“这些其实大家都知道,说都能说。但是具体怎么做,就需要张连长和区连长这样的人去执行。你们的执行力可是一般人强的多。这是你们最大的长处。”
  “当然,我不会反悔的。不过我要经常和你们联系,对这些事情,你们得帮我参谋。你们将来毕竟也不能一辈子窝在镇长职位上,过个几年你们就要到县级单位工作,也算是提前锻炼积累。”张鹤鸣很认真的说道。
  张玉明和杨干城没有一般人的兴奋,反而有些沉默。
  过了一会,杨干城才说道:“只有几年,怕是完不成当地的建设。就怕后来者延续不了我们的政策,会出现偏差。那样努力就白费了。”
  张鹤鸣笑了起来:“笨!你们升了,即便是有后来者,出了偏差,你们干什么吃的?我是干什么吃的?”
  杨干城愕然,随机笑了起来:“那倒是忘记了。”
  “不过也时刻提醒你们自己,要是没成绩,就一辈子老死在那吧。”张鹤鸣也没忘记给他们提醒。“对了,马上就到家了。给你们三天假期回家看看。也让家里人高兴高兴。我这三天正好去办手续。三天之后,咱们在十三区首府的政府办公室见面。”
  十三区的名字正式定下来了:除了北港和南港两个特殊港口区之外,其余的区域,划分成为了十三个区域,名字就是从第一区一直到十三区,作为临时的行政单位。当然,将来是肯定要改的。实际上,政府是在等,等当地的百姓,自发的给自己的区域形成一个固定的称呼。
  这样的称呼看起来简单,有的甚至看起来粗俗。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称呼会让人更有归属感,更让人感觉到舒服,有利于增加老百姓的自尊心和自豪心--对于这一点,聂幽他们也得佩服那些真正的专家,他们考虑的事情,简直细致到了极点。
  比如现在,已经开始慢慢形成一些固定的称呼,这主要是一些移民比较早的东部地区。老虎头他们的虎头庄所在的那个区域,就慢慢形成了月牙区的称呼,因为他们靠近北港,北港又恰好处在一个月牙一样的海湾地带。从开始的称呼为月牙海湾地区的那个什么什么农庄,慢慢演变成了月牙地区,最后就是月牙区某某农庄的近似于行政区正式的称呼。
  张玉明他们所在的区域,最早移民过来的不过是九个月前才有第一批的移民过来。算是移民比较晚的区域,最早来的那批移民,把他们的农庄叫做绿叶农庄:这是一个散户聚集的农庄,不过这里有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跟着儿子移民过来的。有他在,很自然的在这个散户形成的农庄,就成了天然的领导人。而这个老教授对村子依靠着一片巨大的防护林带,来的时候,正是绿叶漫天的时候,就一时兴致来了,随手写了绿叶农庄的招牌,问过农庄其他人的意见之后,就挂到了农庄的门口。
  做为这个区域最早的移民农庄,绿叶农庄就成了一个地标,一个代名词。甚至政府那边的公务人员都会经常称呼为绿叶地区。
  几个月下来,口口相传,新移民不断到来,大家都这么叫下来,绿叶区几乎就成了这个区的真正的区名字了。
  张玉明所在的枣树沟农庄,属于绿叶区最西部的叶子湖地区--这是这个地区稍有的一个拥有天然湖泊的地区,他是有名字的,不过移民们过来和当地黑人语言不通,就按照自己的直觉印象,看起来像是一片杨树叶子,就叫做叶子湖了。当然,枣树沟距离叶子湖还有一段距离,不是靠湖的地区。
  但是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叶子湖旁边的小镇,也随之叫成了叶子镇,实际上这个区域的传统称呼正在慢慢形成。
  回到农庄,早就得知了消息的农庄特地放假一天,全庄庆祝。
  几个老爷子更是笑得没牙的嘴都合拢不了。
  年纪最大的老爷子更是喝了一点酒,满面红光:“这叶子湖真是个福地啊。咱们村多少年就出了个大学生。来到这里,立刻就成了全国的状元。这要是赶到老社会的时候,那是得上金銮殿赐宴的。咱枣树沟都光宗耀祖了。”
  当然,高兴之余,对于张玉明没有选择到中央,也就是过去老社会的京城工作,大家还是感觉到惋惜的。
  “也别觉得可惜了。这状元公,就得有真才实学的。到了地方上,这马上就得是镇长。过不了几年,就得提拔。到时候就得是县令了。咱枣树沟几辈子了,出过一个县太爷没?这说明啥?这说明啊,咱枣树沟,从今天起,就算是彻底的来了服气了。这搬家搬的远了点,但是值了。这树挪死人挪活的老话,那是一点都不错。”老爷子倒是看得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