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无微不至的服务
作者:南山堂      更新:2023-04-27 07:59      字数:2155
  方大文是《经济日报》的新人写手,上个月刚刚入职。
  出生于小商人之家的方大文,如果不是因为在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学习了三年,是没有机会进入到《经济日报》的。
  好在他在商学院的时候,一门心思都在学习上,专业功底非常扎实,所以才会被陈斌看中,进入了《经济日报》。
  今天,报社安排了一个活给他。
  最开始的一个星期,但凡是外出采访,都是有其他写手带着方三文,所以他倒是没有什么压力。
  不过今天只是一个什么劳牛蒸汽机车的试乘试驾活动,其他写手都忙的一塌糊涂,没有空去参加这种似乎没有什么价值的活动。
  最终陈斌就安排了方大文去凑个数吧。
  毕竟,劳牛运输队在长安城算是一家大企业。
  作为他们投资的一家作坊要搞活动的话,请柬都送过来了,《经济日报》不派个人过去,就有点不合适了。
  “请问您就是方郎君吗?”
  早上八点半的时候,当方大文按照约定的时间出现在《经济日报》的大门口的时候,立马就有一个满脸堆笑的人员过来跟他说话。
  “你是……”
  “我是劳牛蒸汽机车作坊今天的试乘试驾的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大家前往试乘试驾现场,今天由我负责过来接送您。
  只是我们准备的奔驰四轮马车,您吃早餐了吗?要不要我们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刚刚从书院里头毕业才一个月的方大文,显然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热情的服务。
  “不用了,我已经吃过了!那我们就直接过去吧。”
  《经济日报》内部的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几乎是免费的,所以方大文还真是吃了两个大肉包,,如今已经不饿了。
  “您这边请!”
  赵晶满脸微笑,让方大文挑不出任何毛病。
  虽然心中有点不习惯,不过方大文还是上了马车。
  然后赵晶也在他对面坐下,车夫便开始驱赶着马车前进。
  “我们不去别的地方接人了吗?”
  感受到车厢里面的空旷,方大文有点不适应。
  之前他外出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跟人挤公共四轮马车。
  像是今天这样乘坐豪华奔驰四轮马车的机会,可是非常稀少。
  特别是专门安排豪华奔驰四轮马车来接他,更是第一次。
  “方郎君,您今天就是我最尊贵的客人,我们的马车今天就负责接送您。不管是什么要求,只要您觉得有需要,可以随时提出来,我全力满足。”
  虽然赵晶是个男人,不过这话听在方大文耳中,却是一点也不觉得别扭,反而有点感动。
  这个劳牛蒸汽机车作坊,别的东西先不说,这个接待工作,那是做的真好啊。
  到时候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只要他们的蒸汽机车不是太烂,怎么都得写上几句好话吧。
  “今天的行程都是怎么安排的呢?”
  方大文有点不习惯赵晶的热情。
  长这么大,还没有被人这么服务过呢。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方大文是《经济日报》的主编呢。
  “我正要给您汇报呢,这张行程单使我们今天的安排。等会去到现场之后,我们的荆掌柜会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蒸汽机车的情况,然后会去我们的作坊进行参观。
  午餐就在杨氏茶叶大厦中的点都德进行,然后吃完之后可以在顶层的如家客栈休息一下。
  大概下午三点左右,我们会开始正式的试乘试驾活动,一直到傍晚六点左右结束,然后就是再次进行晚餐。
  今天的晚餐,我们还安排了一个特殊的环节呢。”
  赵晶今天也是第一次接受这种单独服务客人的活动安排。
  自家覃掌柜要把今天的试乘试驾活动搞成一个经典的活动,下面的人自然就要辛苦了。
  “今天参加试乘试驾活动的人应该不少吧?你们每个人都给安排了专门的马车接送吗?”
  “也不是的,只有像是您这样的青年才俊,我们才专门安排了马车接送。其他有些是统一安排的。”
  赵晶这话,半真半假。
  好在他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蒸汽机车上面,倒是不至于继续尴尬的聊下去。
  很快的,马车就到达了劳牛蒸汽机车作坊。
  在门口简单的做了登记,领取了一个礼品盒和厚实的信封,赵晶带着方大文走了进去。
  至于方大文的礼品盒和信封,自然是礼品盒先放在马车上,信封方大文自己揣在了口袋里面。
  此时,作坊里头已经有一些其他报社的写手到达了。
  这些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不少都是之前认识的。
  在接待厅里头,劳牛蒸汽机车作坊已经准备请如家客栈的大厨帮忙准备好了自助点心。
  整个氛围一点都不像是来工作的,反倒是像是来度假一样。
  果然,如果地点转移到某个园林之中,那么度假的氛围就更好了。
  “这个劳牛蒸汽机车作坊还真是厉害,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以前我只在平康坊享受过呢。”
  “切,平康坊也只能在进入了人家的地盘之后,你钱给足了,才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哪像是人家劳牛蒸汽机车作坊,一大早就安排了专门的人员和马车过来接送。
  整个一天的行程,舒服的不得了,这种活动,我每天参加一场都愿意呢。”
  进入了会场之后,赵晶就在角落里站着,没有继续跟在方大文身边。
  而自己在场中转悠的方大文,时不时的听到其他人的交流声,却也是觉得很有道理。
  看来,不是自己这个新人才会有这种体会。
  那些《曲江日报》、《长安晚报》的老人,跟自己的反应也都差不多啊。
  不得不说,这个劳牛蒸汽机车作坊,还是很有两下子的。
  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心中自然明白自己为什么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一杆秤自然而然的就开始朝着劳牛蒸汽机车作坊倾斜了。
  哪怕是他们的蒸汽机车是一坨屎,这些写手都能把它形容出一朵花来。
  大不了就使用一些春秋笔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