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大义名分
作者:老白猪      更新:2023-05-01 05:51      字数:2101
  等到李起来到众人跟前,李起翻身下马,然后便是对顾炎武,谢升,吴天明等一众前来迎接的部属,一致勉励,
  这些自是不必多说。
  勉励过后,李起便是自然而然的走到了百姓当中,和他们打成一片。
  看到这个老人家年纪大了,就问两句,您老今年高寿啊,家里有什么人,儿孙听不听话。
  看到那个小鬼年纪小,就把他抱到怀里,掂量了一下,哄一哄,给他两个糖吃。
  看到那个大哥身体壮实,拍拍他的肩膀,赞扬两句,说些以后有机会可以为国效力之类的话。
  李起这般亲近的态度,自然也是引来老百姓的一阵叫好,热烈欢呼。
  你可不要小看了李起这些比较平常和细微的动作,这做下来取得的效果,便是人常说的凝聚力啊。
  只要李起做出这样一番姿态,老百姓便会为李起感到敬服,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十足,对李起自然也就更加拥戴了。
  可以保证,即便是再过几十年后,当这些人还提起今天的时候,一定也会激动无比。
  在这一天,被李起拍过肩膀的青壮,抱过的小孩,问过年岁的老人,就这一天的经历,便足够让他们吹嘘一辈子。
  这真不是开玩笑的,上位者收买人心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都不用去付出什么实际的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别人的拥护。
  当然,李起这样做,其实并不全是为了收买人心,不是出于这样的功利目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毕竟百姓对李起释放了足够的热情,对李起的到来,也是欢呼雀跃
  这般的真诚,李起自然也是心下感动,这才是下意识的和百姓们亲近。
  不过李起也不敢在这里待太久,毕竟这时候时间分外宝贵,须知那潞王朱常淓登基称帝,这时间留给李起的也是不多。
  于是很快,李起匆匆告别,然后带着岳来,戚正,黄延等人便是进入了济南府城衙门,和顾炎武,谢升等人商议大事。
  众人一番落座,李起正要将潞王登基称帝的事情向大家诉说,征求大家的意见。
  哪知李起还没开口,一个传令小兵便是近来禀报,说是有天使驾到。
  原来这一次李起带领大军打败多尔衮,继而一举光复京城,整个京畿之地也是顺势拿下,如此这般大胜,使得天下震动,
  那个潞王朱常淓,也就是嘉盛皇帝,还有他的小朝廷,这时候也是得到了消息。
  刚开始的时候朱常淓以及阮大铖等人,那都是感到不可思议,不相信,只认为这是假消息,是李起用来迷惑世人的。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探子回禀消息,这才是一一证实了传言不虚。
  朱常淓,阮大铖只留这才是不得不相信这个消息,知道李起不但没死,而且现在还又在功劳簿上大大的增加了一笔,而这一笔又足以让李起光耀千秋。
  震惊过后,紧接着,一个难题也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就是他们该如何对待李起。
  潞王想杀李起吗?
  那当然是想杀了,毕竟像李起这样功劳盖世的人,还又是一个亲王,而且还偏偏又是崇祯帝的皇子,
  这身份对于嘉盛皇帝这样的一个来人来说,那实在是太过于威胁,
  本身潞王得位,那就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还是在害死了弘光皇帝的情况下才登的位,这本来就让他极其的感到心虚,
  这时候再让他去面对李起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慌的很。
  所以此时的潞王朱常淓,比任何一个人都想杀了李起,但是偏偏他却又是想杀而不敢杀,也杀不了。
  没办法,谁叫李起现在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实在是太过于强大和恐怖,
  就连多尔衮这样的鞑子摄政王,亲领十万大军全去攻打李起,最后却还是不免一败涂地,
  不但如此,最后多尔衮非但没把李起打败,反而是被李起倒打一耙,连京城都给收复了。
  现,包括鞑子皇帝顺治,还有那皇宫和京城里面的一众皇族,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那都是被俘虏了,这个是鞑子自起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这般的军功赫赫,无敌天下,你让他朱常淓派谁去打?
  即便这时候,朱常淓把整个大明王朝所有的将军绑在一块,让他们去打,估计他们也没一个人敢冒头。
  所以最后朱常淓在想杀而不敢杀的情况下,只能是想出一招,那就是派出朝廷使者,大大的加封李起,赏赐他的功劳。
  只要李起接受了赏赐和加封,那么也就证明李起承认朱常淓这个新皇上,承认嘉盛朝廷,这样一来,两人就能坐实君臣名分。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名份”两个字,在很多时候,特别是那关键时候,名分往往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能够足以决定一个势力的成败。
  因为你占据了名分,你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人心向背,名分在其中便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只要名分在手,那就意味着天下大义在手。
  这样一来,许多人在选择投靠的时候,便是会不自觉的倒向那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一方。
  没办法,这可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和习惯,这思维习惯一时之间很难更改,由不得人。
  君不见为什么当年大明太祖高皇帝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他的那些儿子藩王,包括朱棣在内,一个个老实的跟猫一样,
  那时候,如果朱元璋想要削藩,想裁撤他们,那根本不可能引起任何一丝波澜,直接就是一道圣旨的事情。
  绝对不可能出现反复和变局。
  可是为什么到了朱元璋的孙子朱允文手里,他要削藩,却是立即引来那么大的一场波动,
  燕王朱棣直接就是宣布起兵造反,然后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
  最后朱允文不但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连皇位都弄丢了。
  而他自己,则更加是落得一个生死不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