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90节
作者:
风雪云中路 更新:2023-04-14 06:13 字数:9134
梅津美治郎中将除了要求奉天外围的部队,死死的缠住当面抗联部队之外,还再三要求鹫津铅平中将,不能将视线都集中在辽西、热东地带的敌军身上。一定要注意身后,在阜新一线必须要留下足够的兵力。蒙疆军的遭遇就不要在关东军身上,再一次重新上演了。
梅津美治郎大将在东北战场,采取了西攻东守的整体战略部署。与热河战场佯动的抗联,打一场山地对攻战。而在东部战线,则缩起头摆出一副乌龟加火刺猬阵型。与抗联一样,都在咬着牙苦苦的支撑着。
杨震集中最后一点机动兵力,发起新的攻势的意图,是尽可能的打垮关东军在短期之内发起反击能力,为下半年的抗联休整,以及为恢复北满老根据地元气争取时间。并与晋北战局起到战略上的配合,让日军在调集援军的时候投鼠忌器。
而梅津美治郎摆出这个一个阵势,也有尽可能的消耗抗联的元气,以确保南满在关东军恢复元气之前的安全。同时确保帝国在完成南进之后,恢复关东军实力,最终全面恢复满洲局面赢得一个喘息机会的意图。
尽可能的在这场战役的最后阶段消耗对手的元气,提前为今后做一点准备和铺垫。在这一点上,东北战场上敌我双方最高指挥官不约而同的选择。杨震与梅津美治郎大将,在这场战役收官阶段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其实倒也算是殊途同归。
而在这个相同意图的基础上,相对于表面上打的是水深火热,但实际上却是僵持不下的四平战场。敌我双方参战部队,一板一眼攻守的奉天西部战场。以及你来我往看起来很是热闹,却只在浅纵深打转转的辽东战场。
在辽西战场,眼下统一指挥热河战场被抽调的只剩下一个半师抗联部队的李明博,在挺进军两个旅的配合之下。在有限的炮兵火力支持之下。以北守难攻的战术,与日军在努鲁儿虎山区,打了一场相当精彩,但的山地对攻战。
李明博没有集中有生力量,去争夺整个努鲁儿虎山战区制高点的四道营子大山至大青山一线。而是以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从北线展开依托地形阻击朝阳、北票为进攻出发地,向西北方向攻击前进的日军主力。
集中一个加强团,强行穿插南下威胁建平县城。以挺进军两个营加上一个团为预备队,秘密穿插至建平县城东北方向的大麦沟一线隐蔽待机。一旦朝阳日军增援建平,则立即对增援日军实施围歼。
以挺进军的一个旅,摆出一副向叶柏寿进攻的态势。集中另外一个旅,加强山炮一个营,利用山间地形迂回建平县城背后的张营子镇,切断建平县城与叶柏寿之间的联系。并以该部,沿着山间公路两侧展开,摆出一个口袋阵型准备伏击从叶柏寿增援的日军。
李明博将战场的重点,放在了建平境内,重点就是辽西、热河之间的战略重镇建平。而在他的正面,鹫津铅平中将则将攻击的重点放在了新惠一线。鹫津铅平中将很清楚,不拿下新惠,梅津美治郎大将的命令根本就达不成。
所以他以四个步兵大队固守阜新东北部,由辽河平原进入辽西丘陵地带毕竟之路的骆驼山一线。以一个联队固守朝阳、建平一线,自己则带着三个步兵大队亲自坐镇北票居中策应。集中一个半联队,抱成一团向新惠一线发起攻击。
同时以两个步兵大队配属原满洲帝国军队在大换血,以及一次次的被打残之后。唯一保留下来的成建制,也是所谓战斗力最精良的,从热河战场溃退至辽西铁石部队全部的兵力。外加上号称所谓铁血部队的铁路警护部队一个团,全部秘密向建平与新惠之间展开。如果抗联从赤峰增援新惠,则立即包抄其增援部队侧翼。
以一个加强大队为基干,组成一个支队加上这个铁石部队所属的号称铁人部队的特设队,配属建平、凌源的原日军守备队各一部为向导。沿叶柏寿、建平西部山区,秘密北上直插赤峰,寻找到抗联辎重囤积处。破坏整个辽西战场,抗联的后勤供应。
鹫津铅平中将试图利用攻击抗联必救之地新惠,大幅度的调动目前集中在新惠至赤峰一线的抗联兵力。寻找战机,围歼热河战场抗联一部。而李明博也将攻击重点,放在了辽西门户的建平。
在辽西战场上,无论是李明博还是鹫津铅平中将,很是默契的都将攻击目标选择了对方必救之地。试图利用攻击对手致命之处,充分的调动对手兵力,拉开其防御空档,为自己围歼敌军一部创造战机。
二者在战术运用上,也在不约而同的利用努鲁儿虎山的山势走向,以及山区并不算险峻,但是长度却足够的地形,都寻找有利时机在进行机动设伏。争取利用伏击战,减少自己在战场上的损失,以及以最快的速度打垮对手上当的兵力。
在辽西战场,鹫津铅平中将的兵力略微占据着优势,而且有从热河撤至辽西的部分伪满军精锐配合作战。并有一部所谓特设部队,也就是专门用来破坏敌后抗日武装地方政权的便衣队参与。
这些日本人一手特殊训练出来的便衣队,擅长化妆侦察,而且都是受过特殊培训,尤其擅长破坏和暗杀。曾经在去年参加过冀东大扫荡的这些便衣队,给当时的冀东军区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在加上长期控制辽西和热河的日军,对这一带的地形相对比较熟悉。从这一点上来看,日军在整个努鲁儿虎山战区,至少占据着表面上优势。即便是在后方要留下一定的留守部队,但他投入到一线的兵力,也几乎与李明博手中的实力相当。
第1761章 放下架子的关东军
但鹫津铅平在兵力上的部署,看起来是集中了所有的精锐,但也不是没有弱点。其下属的两个师团,均为去年战役之中被重创之后重新组建的。老兵和基层军官在去年会战之中,几乎都被拼光了。
重新补充进来的大批新兵,又因为战局紧张未完成全部训练,只完成了第一期两个月的训练,第二期的训练,只进行了三分之一,便因为战局紧张被拉到了辽西战场。也就是说这两个师团新补充的新兵,只完成了原本已经就被压缩一半新兵训练的三分之二。
眼下这两个师团上下表面上看,虽说编制完整、齐装满员,但整体军事素质已经远远无法与当初相比。不仅因为新兵训练时间缩短,而导致的补充兵员质量下降。更因为基层军官战死太多,补充进来的大多都是预备役军官,以及数量众多短期培训班出来的小队长。
尤其是两个师团小队长一级的军官,基本上清一色都是从特务曹长、曹长和军曹,经过短期培训之后选拔出来的。中队长一级,百分之七十都是二次动员的预备役军官,或是已经复原之后又重新转为现役的军官。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只占据了百分之三十不到。
为了应对战局的发展大量的扩编,再加上之前的巨大伤亡。眼下的日本陆军单单依靠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已经难以满足对基层军官的需要。战局的快速发展以及巨大伤亡,已经让日军不可能耐心的等待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
除了在本土动员了原来大批因为服役年限已到,已经无法继续晋升而转入预备役的军官重新服役。以及原来国民动员体系内的预备军官,并缩短陆军士官学校学业年限,扩大招生数量之外。
还从各个部队之中完成全部训练的新兵中,挑选读完中学的,在新兵训练阶段表现出色的新兵。挑选出一部分人转入教导队培训成为军官和士官,也就是所谓的甲种候补生和乙种候补生。
乙种候补生在完成训练之后,转入士官教育学校进行五个月的伍长培训,然后在分发到原来的部队担任伍长或是军曹。甲种候补生在完成五个月的基础训练之后,进入各地的陆军预备士官学校,在进行八个月的下级军官培训之后,转为兵种小队长。
当然这些人在日本陆军之中,是没有资格报考陆军大学的,也极少有机会被提升到大尉以上级别军官的。至少在眼下日本陆军极其死板的人士制度之下,他们被提拔的空间极为有限。
因为他们即没有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文凭,也没有号称日本陆军将官摇篮的陆大文凭。正规的士官学校毕业生,没有陆大文凭都很少能够晋升到将军,更何况他们私下被称之为野鸡的这些特务军官?
也就是说原来日军将原来培养预备军官的体系,完全转为培养现役军官,当然主要是下级军官。但日本军官晋升制度,却并未进行任何的改变。这种培养军官的办法,只是日军为了补充下级军官大量战死,以及部队编制不断扩大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手段。
在日本陆军之中这种通过新兵训练选拔上来,并经过培养的非陆士毕业生,被称之为特务军官。是陆军整个军官体系之中,档次最低的一级。即便晋升到了中尉,在排名和晋升次序上,你也始终排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出身的少尉后边。一旦中队长战死,接替指挥权的永远是那些士官学校毕业生。
也就是说你的同僚是士官学校毕业生,无论资历再长,但是只要有中队长的空缺,人家还是排在你的前面。你作为特务军官即便是中尉,也要向人家士官学校毕业的少尉敬礼。人家给你鞠个躬是给你面子,不给也得受着。
原本这样的军官,只是在华北一些治安师团、独立混成旅团,以及独立守备队一类的部队之中存在。首先搞出这种选拔和培养军官制度的,并成立了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用来培养这些人的也是中国派遣军。
这样的军官极少分配到关东军下属师团,这样的陆军野战师团之内的。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才是关东军的唯一选择。至少在去年之前,关东军上下还是清一色的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但是在去年关东军下级大量军官战死,本土因为陆军大量扩充,军官培养体系跟不上的情况之下。为了补充巨大的下级军官缺口,一向挑食的关东军,也就顾不得所谓的日本陆军尊严了。甚至在下级军官的培养上,走的更加极端。
没办法就是按照现行日本陆军的甲种候补生和乙种候补生体制,从新兵到士官,再到军官,经过层层选拔,在加上各种培训总共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关东军也实在等不及了。干脆直接从现役士官之中,进行选拔后在进行三到六个月的培养。
按照关东军的规定,特务曹长和曹长转为军官培训三个月,军曹转为军官的培训期为六个月。军曹以下的军士,则还是按照本土培养的标准来。当然这些转为军官的特务曹长、曹长和军曹,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之后才能毕业。
关东军手中的现在已经迁到安东的原伪满陆军学校,在下级军官巨大缺口面前,迅速的从严格按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标准,培养军官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彻底的转变为一个下级军官培训班。
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开动马力培养这些从曹长一类的士官之中选拔出来的速成军官,以弥补关东军一线下级作战军官的巨大缺口。别说军官了就是军士的培养体系和时间,也缩短了三分之一。
除了本土给补充了一批数量并不多的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之外,眼下关东军剩下的下级补充军官,基本上都是这些人外加一批到了年限没有升上去,而转为预备役的军官,以及部分本土久留米陆军候补士官学校培养出来的甲种干部候补生。
这也就造成了今年的关东军下级军官的素质普遍下降。而且在很多方面,下降不止一筹。饥不择食的关东军,就连之前一向拒绝的二次动员的预备役军官都要了,更何况这些士官出身的军官。
日军在辽西的这两个师团,虽说从番号上都是老牌师团。但是在去年一战之中,损失过于惨重。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要。补充进来的下级军官,都是这么来的。至少小队长一级,都是清一色的。再加上同时补充进来的那些大量的预备役军官,其战斗素质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下滑。
其实以日本陆军那些特务曹长和曹长的军事素养,以及本身普遍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如果经过短期培训,可以在短时间之内,为日军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下级军官。至少要比那些脱离军队已经多少年,整天就忙着怎么样赚钱养家的预备役军官要强得多。
而那些经历过实战考验的士官,也远比从新兵经过长期培养出来的甲种候补生出身的小队长也强。自七七事变以来,日军全面侵华已经五年了。这五年来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日军自身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士官。
很多日军中的特务曹长和曹长、军曹一类的其他国家士官,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至少已经具备作为下级军官的能力。但死脑筋的日本陆军,尤其是一向自负的关东军,眼睛至少在去年之前,却只盯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身上。
一旦军队大量扩编,以及战损严重,也是主要以征召从现役转为预备役的军官,以及战前培养的所谓甲种候补生入伍。有些战前培养的那些后备军官,已经不止一次被动员。那些无因为没有陆大文凭而在军队之中没有混下去,转入预备役的军官,也不止一次被动员起来。
甚至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将原来主要培养预备役军官的甲种候补生制度,转为培养现役军官之后。宁愿从新兵之中,慢慢的选拔和培养。也没有将选拔点扩大,放在那些经过各种专业学校严格训练,并经过实战考验的士官身上。
等到士官学校毕业生,以及所谓的甲种候补生培养速度,实在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主要是关东军,才想起来对这些特务曹长、曹长和军曹一类的士官,进行短期培训之后晋升为军官。
但这些速成培训出来,包括原来的甲种候补生培养出来的军官,却只面向警备队、治安师团,守备性质的独立混成旅团分配。正规的野战师团,除了极少数的特例之外是绝对不要的。
宁愿等着慢吞吞的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也不要这些其实素养并不比士官学校培养出来的差太多的军官。可到了眼下合格的下级军官实在不敷使用,都已经到了窝窝头不当金子的口了,才将这些人陆续补充进野战师团。
向来好走极端的日本陆军,又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规定小队长一级的军官,一律从甲种候补生之中选拔。而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一般现在小队长职务上过渡两个月之后,直接任命为中队副或是担任各级参谋。
当然在好走极端,又认死理的日本陆军之中,在小队长已经没有多少位置的情况之下,甚至直接被任命为中队长的也不在少数。未经历小队长的职务,便直接坐上中队长一级的情况,在日军历史上可谓是开天辟地。
可即便是这样,也赶不上战损。眼下的作为日军战略集团之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关东军无奈之下,放下皇军之花的架子。相对原来因为启用了太多特务军官,而被他们耻笑的中国派遣军走的更极端。从特务曹长一类的资历比较老,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士官之中,进行选拔之后将其转为下级军官使用。
这些人不管怎么说,都是服役有一个时期的老兵。再怎么说,也比从新兵之中选拔速度要快一些。要是按照眼下关东军伤亡的速度,尤其是下级军官损失的速度,等到新兵完成一年半的选拔、培训之后,估计前线就已经没有小队长了。
第1762章 缺点和优点
但关键的问题是对于现在的日军,特别是关东军来说,大批合格的曹长、军曹的数量,在去年巨大的伤亡之下也一样的缺乏。尤其是作为一线分队长的曹长和军曹,缺乏的程度还超过下级军官。
为了补充巨大的士官缺口,日军不得不加快士官的培养。原来三分之二的淘汰率,直接降级为至少保证三分之二的人,基本上都能通过考核。这就造成了关东军,包括绝大部分的日本陆军,眼下士官水平的普遍下滑速度,还要超过下级军官。
尽管这些士官原本的数量巨大,但是再多也架不住多年的战损。因为培养一名合格的军官固然不容易,培养出合格的这些作为兵头将尾的士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提速的后果,就是素质的下降。
按照以往的惯例日军陆军士官,从新兵到担任相当于其他国家下士的伍长,至少要经过八个月的专门培养。而且晋升到相当于上士的曹长,至少需要六年的时间。但现在这个培训期间,从八个月缩短到了五个月。
最关键的是,眼下的日军依旧没有考虑从老兵之中培养军士。还是依旧固执的从新兵之中,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一步步选拔和培养各级士官。但新兵训练期限,在前线巨大的需求,以及源源不断扩编新的师团以投入战场的整体态势之下,也同时在不断的缩短。
这么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连锁反应。那些基层的士官,也就是日军之中的曹长、军曹和伍长,因为巨大的战损,以及缩短培养时间而导致的水平下滑。伍长晋升到曹长的期限,也要比原来短的多。
而在这之前一名通过选拔的二等兵晋升为军曹,至少得五年时间。期间还得经过专门的严格培训,以及极其严格的淘汰。现在二等兵只要通过选拔和培训,两年时间之内晋升到军曹的不在少数。
有了这么一个底子,从这些人之中选拔出来下级军官的水平,也一样在跟着下滑。原来是没有想到,现在想起选拔,却面对整体陆军素质下滑。一环套一环,选拔基础的下降,也就带来了选拔出来的下级军官素质,也跟着在不断的下降。
即便是那些老资格的士官,以及相当于其他国家准尉的特务曹长,也大多都是宪兵以及后方非战斗部队之中幸存下来的。这样选拔出来的军官,又影响了重新编组师团整体作战素质下降。
辽西这两个日军师团,整体素质与去年年初相比,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尤其是中队长一级以下的军官,作战素质下降的很大。突击选拔和培训了一批士官,然后这些士官还没有来得及成长起来,又突击培养成了军官,素质想不下降都很难。
而其配属的所谓铁石部队、铁人部队、铁血部队这些伪满军,虽然一直被关东军视为整个满洲帝国军队之中最可靠的一部分。但在关东军连战连败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在经历过热河惨败之后,不仅士气低落而且装备和兵力,都处在残缺不全的境地。
在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的前提之下,这些部队中的所谓满人和蒙人士兵心思已经不稳。对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个所谓的满洲帝国,早就信心全无。从上到下所有的人,都存在着各自找出路的念头。
别说那些所谓满籍的士兵和少数军官,就是那些日籍军官和士官,也士气异常的低迷。补充进来的在满鲜籍新兵,又尚未完成训练。让这样一支部队配合日军去设伏,鹫津铅平中将恐怕有些打错了算盘。
辽西一线的日军优点很明显,兵力总数上占据优势。而且重火力配备,要好于当面的抗联与挺进军一部。不仅两个师团炮兵建制完整,关东军还给两个师团各配备了一个一零五加农炮大队,一五零榴弹炮两个中队。
师团所属炮兵,也增加了九九式一零五毫米山炮各一个中队。另外,还配属了七个独立迫击炮中队。这些炮兵的数量,远远的超过了只有一个直属一二二榴弹炮营,两个一百毫米榴弹炮连的李明博。
日军主动求战的意识一贯都很强,这两个师团开赴辽西以来,除了在赤峰与承德丢失之后,与抗联在小规模上有一定战斗之外,师团主力基本上没有与抗联交过手。所以这两个师团目前的士气,可谓是相当的高昂。
再加上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这两个实际上眼下已经从各级军官到士兵,都是清一色后补人员的师团上下官兵,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看着其他方向打的很激烈,自己却一直在这边枕戈待旦,早就手直痒痒了。
只是日军表面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本身具有,眼下暂时并不明显的劣势。也许鹫津铅平看到了,只是没有在意。也许他认为那些所谓的满籍军人,在这场战役之中只是一个配合而已。
或是他认为这些满籍军人,在冀东战场上配合日军扫荡的时候,手上沾满他们面对敌人太多的鲜血而已经没有了退路。除了拼死作战之外,不会有任何的结果。但这位日本陆军中将却忘记了,凡是都不是那么绝对的。
他更不知道,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一颗老鼠屎可以坏一锅汤。古今中外很多战役,失败者不是输在了战略部署上,不是输在了兵力众寡上,不是输在了其他任何方面,但往往就失败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之中。
的确这些助纣为虐,帮助日军屠杀自己同胞,以求得荣华富贵,双手沾满抗日志士鲜血的人,是不敢投降抗联或是挺进军。但他们到了战场上,未必不寻找机会开溜。跑回家是不可能,他们中很多人的家,都已经成为日本人口中的非治安区了,去了那是自己找死。
但是辽西与热东距离关内却是极近的,跑到关内寻找一条活路还是可以的。尤其是这些人,大部分都精通日语。进关后或是投靠关内的日本军,或是投靠重庆方面,都能混一碗不错的饭。
到了建平向南,过了长城一线就是冀东,再往南就是天津和北平了。相对于在叶柏寿至阜新一线,日军的高度戒备,一路上盘查异常严密。稍有可疑立即抓捕,这些人逃跑费劲。但到了建平山区,面对那么大的山区,日军恐怕就顾不上这些人了。只要向南,便可以脱离战场。
当整个努鲁儿虎山区,完全成了战区之后,这些人谁又能保证不落入抗联一方?太过于想当然,而没有采取什么防范办法的结果,搞不好很容易被这些老鼠屎,坏了他此次作战的整整一锅汤。
至于在军官素质上,鹫津铅平中将还是很有信心的。虽说他也清楚,如今随着大量的预备军官转入现役,以及通过士官选拔出来的军官素质有一定的下降。但是他依旧认为在帝国陆军严格的培养之下,这些军官的素质比那些士官学校出来的下降有限。
尤其是去年才开始实施的,从曹长和军曹之中选拔军官的办法。突击培养出来的小队长一级军官,虽说有些草率。但毕竟帝国陆军的底子在那里摆着那,这些人担任小队长一级的军官,还是比较胜任的。反正这些人都是作为小队长,即便是有一两个不称职,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而李明博方面的劣势,固然是在兵力与火力上,都相对弱于当面的敌军。而且热东地区是此次新解放的地区,形势还很不稳定。当地还有很多汉奸以及特务,尚未来得及肃清,还远不能成为稳固的根据地。
再加上去年作战时候,日军对热东地区实施的强行归屯并户。虽然整个热东地区,现在已经全部拿了下来,但是这里恢复元气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在此次作战之中,李明博还需要大后方提供所有的物资。
补给线一样漫长,这也是李明博现在最致命的弱点。他所在的战区,只要有一个点被突破,他的后勤补给线搞不好将会全部中断。即便是粮食这种最基本的需求,热东地区也无法满足需要。
但他的优势也相对的明显,他手中原来属于挺进军建制的两个旅,则是擅长山地运动战的关内部队出身,各级干部山地作战经验异常丰富。打这种山地伏击战,可以说熟能生巧。各级火力配置,也完全是按照适合山地作战的轻装步兵来配置的。
最关键的是,李明博手中剩下的最后这一个师,是抗联组建的山地师。所有的装备配备,更加适合山地作战。虽说炮兵建制,只有两个山炮营和一个直属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营,与寻常的步兵师并无太大的变化,但是其适合山地作战的中小口径火炮和迫击炮奇多。
虽说这个山地师,还没有完成全部的训练。但是却在赤峰、热东战场上,已经经历了实战考验。总体来说,其表现还算是很合格的。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但是山地作战经验上,却是日军两个师团无法相比的。
在加上拿下承德、赤峰之后,整个热河战场成为此战之中,各个方向最平静的战区。敌我双方的小打小闹自然是不断的,但是基本上都局限在营连一级,别说师一级的作战行动,就是团一级的都几乎没有发生过。
非但异常的平静,反倒部队和配属火力被成建制的不断调走,所属部队直线下降为四个步兵团。这让本身就不是老实人,现在却只能不断对着地图,采取图上对抗以解心烦的李明博,看着其他战线上的自己老战友打的热火朝天,相当的郁闷外加憋足了劲头。
现在上级总算下了命令,李明博那还会老老实实的等着日军来攻?尤其是在一号口中的待机时期,他心中已经无数次的被反复掂对过各种作战计划。对当面的敌情,也进行过反复的侦察。等的就是这一天的他,要是不拿出点战果来,今后还怎么在老战友面前挺起腰来?
第1763章 辽西之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