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
作者:白塔zZ      更新:2023-04-14 07:01      字数:4146
  之后途径中军,与韩信统率的中军一起覆灭了伏击中军的近十万希腊部队,论功他分到两万颗首级。
  其后他统御而来四五万骑兵歼灭了从南城逃出的希腊部队约在四万,他功劳很大,西魏分得首级两万枚。
  这样就以斩首二十六万级的斩获,傲视神州联军。
  其中,天王的乞活军战绩还没有叠加,如果加上,无限接近三十万。占了西州联军的四分之一!
  七月初十,公孙策翻着阵亡名单,看完后长叹一口气。
  西魏能有这么大的战绩,和西魏的出兵规模有着很大的关联。他魏军精锐前后两万,天王军一万,又接收了马成留下的两万余散军,前后部队五万余。
  而现在,天王军队折损两千左右,他的四万人马剩下不足一万五。他损失了近三万人,这是仅次于定远军的损失。
  神州联军之中,周军出兵一万六,此时周军统率刘冕残余部队不足三千,是联军之中,剩余部队最少的国家。
  刘冕是转世者,他作战勇往直前,从不保留实力,西征以来,三次重伤。
  其余各军,除了秦军最为卖力外,就剩和定远军同源的汉军作战还算奋勇。其他各国军队都显得有些疲软,最扯淡的桓谦这一部楚军,纵观其战绩,苦战最后,而顺风追击的时候,又冲在最前。
  城外的战斗还在继续,各国骑兵剿杀西州仆从军,这些仆从军被希腊军队遗弃,除了节省军粮外,还要用他们拖住神州联军追击的步伐。
  神州联军也是伤筋动骨,哪有追击的力气和勇气?
  就连剿灭城外溃散的仆从军,原因也是他们的存在,威胁到了粮道。
  定远城毁于战火,火焰至今还未熄灭。城中的粮仓早已化成灰烬,联军粮草暂时都由公孙策供应,从高昌城拨付。
  “大哥,这是在花大哥宅子里找到的盒子。”
  郭亮一脸风尘,浑身甲胄烟熏火烤,表面的涂漆都已变色。
  公孙策接过盒子,打开后看到的是一张张地图,上面的每一个标记,都是一座坟墓。
  花缺的女人,他大多数都认识,也仅仅是点头之交,彼此知道那么个人,可能名字都记不清楚。
  “大哥,这事怪不得伏将军,大哥的处罚有点重了。”
  “没杀他,已经算是轻的了!”公孙策将地图看完后,在盒子最下面找到一封信,紧紧捏着,轻轻呼了一口气。
  公孙策放下信,扭头对候在帐门的成廉吩咐:“把他带来,再召集五百骑,快马轻装,以及百口棺木。”
  不多时,伏晓光一身虎卫打扮,拐着腿,脸上蒙着一层层渗血白布,出现在帐外,正要行礼,可动作僵硬,面色痛苦。
  “行了,给你一个任务。去把花缺的那些女人找回来,我要带回河东安葬。”
  “喏。”
  “知道我为什么如此重罚你么?”
  伏晓光从纱布露出的表情很是不解,他认为自己被重罚的原因不外乎花缺死亡以及城中魏国伤兵死伤八成。
  “花缺死亡,是他自己寻死,虽然恨你疏忽,但这事实在怪不得你。你是一个将军,逞一时意气,害我城中魏国精锐惨死!”
  “他们战死,那也是死得其所!可近半都因为你被大火烧死!这个,不能原谅!”
  “这个任务只有你最合适,如果干得好,你官复原职不可能,但可以去当个校尉。”
  “殿下宽厚,末将领命。”
  伏晓光哽咽领命而去,他本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完了,只能跟在公孙策身边,混吃等死。
  不多时,准备好一切的成廉前来复命,同时还带来两个消息:“殿下,花缺将军的护卫前田利谦求见殿下;另班超元帅召集各国将军,商议清剿地道内的残军事宜。”
  “前田利谦?不见了,你去告诉他,想要告别的话,他走不出大营五里,就会被射杀!让他乖乖留在这,我要他给花缺继续效力!”
  公孙策说着,将地图交给成廉,让他与伏晓光一起去寻那些死去的女子。怀里揣上花缺的信,在众将护卫下,前去定远军营寨议事。
  因为吕布的肆意挥霍,使他的躯体进入虚弱期,就是雷电戟,他如今都提不起。
  定远城营寨,更像一个难民营,城中逃出的民众都在这一带乞食。
  看着饥肠辘辘的难民,公孙策也是无能无力。虽然高昌城有很多的粮食,可能运来的始终有限,仅够各国军士食用,没有多余的来救助难民。
  “下一批粮食明天中午才能到,去将营中无法救治的战马杀了,炖汤给他们。”
  公孙策低声对郭亮说完,在张辽、成廉的陪同下来到了班超大帐。
  各国将领近半带伤,班超似乎苍老了不少,两鬓斑白,尽管一身铠甲很是威武明亮,依旧难掩他一身的暮气。
  “你来了,唉……”
  班超起身,示意公孙策坐在他右首。
  公孙策面色说不上好,苍白的吓人,他坐下,背后张辽背负两把砍刀,手持公孙策的雷电戟。
  大帐很安静,良久后公孙策开口:“三日后我魏军撤军,这一战虽然胜了,可伤筋动骨,要好好休养一番。走之前,我会助定远侯清理余孽。”
  列坐的回鹘将军和乌孙将军脸色不善,各国将军脸色奇怪。
  “文远,这几人面色有异,想来没安好心,斩了。”
  “喏!”
  张辽放下雷电戟,两把砍刀刚抽出,人就已经站在了乌孙将军面前,手起刀落,反应不及的乌孙回鹘将军不到一个呼吸时间,纷纷授首。
  大帐内血气弥漫,神州各国将领暗自戒备,脸色说不上多好。
  他们没想到公孙策突然动手,这次作战,回鹘、乌孙人出工不出力,大战之中保存实力,已经犯了众怒。
  而且联军此时,各国联军军力不及乌孙、回鹘一半,而且大多负伤。如果这两族有变,神州联军能不能回到故地还是一个大大的问题。
  “中军被希腊十万人伏击,我两万人就能冲破!他们组建的左右两军,人数都是我的七八倍,竟被万余希腊军队封锁!他们和西州人没有勾搭,说出去鬼都不信。”
  “可太子殿下,杀了他们固然不难,可他们还有近三十万大军就在近侧。若不能完美解决,必然酿成大祸!”
  说话的是王翦,秦军这一战中表现抢眼,所以他说话中气十足。
  “大祸?击败了西州联军,我们还能有什么大祸!三十万人,在我眼中,犹如鸡鸭。”
  公孙策继续说道:“全军粮草都从高昌拨付,今日的粮草里做点手脚,他们还能蹦跶?”
  他这一句话,让各国将领脸色大变。他们虽然检查了公孙策的拨付的粮草,可也难保不会有疏漏。
  下午,公孙策漫步在定远城,踩着一地枯灰,看着笼罩在余烟中的定远城,无悲无喜。
  他先来到花缺赴死的地方,一地的灰,有军魂死后遗留的枯灰,有骨灰,有草木灰,一地的灰,这灰依旧烫脚。
  他抓起一把灰,任由在手掌中滑落,他眯着眼睛,滑下一滴泪。
  “我痛恨这个乱世,尽管她给了我乱世以前种种无法得到的东西。可却让我本就拥有的很多东西离我而去。”
  “我公孙策,要终结这个乱世!”
  一旁刘冕与公孙策脸色一样苍白,他坐在担架上,笑问:“殿下,需要帮手呃?”
  “你?”
  “就是我,如果殿下不嫌弃,待归国后,我就像女皇致仕。和殿下为敌,需要很大的运气才能不死,而殿下有一统神州之雄心,我在周国,早晚难免与殿下一战。”
  刘冕苦笑继续说着:“这个世界虽然残酷,可也有她的美,我不想离开,我想继续活着,最好一直活着。”
  公孙策笑了笑,摇了摇头不再言语,来到了南城一处地道入口前。
  待张辽与虎卫下去检查了一番,他才顺着入口进入地道。
  之前他很好奇,西州联军挖掘地道是怎么避开神州斥候耳目的。而且挖掘地底纵横几十里的地道,并伏兵前后近三十万,这样的工程,就是乱世之前也很难完成,更别说是现在。
  而且,挖掘这么大的地道工事,处理挖出来的土,就是很大的麻烦。而且地道越长,空气更难流通,几十万共同呼吸,根本无法生存!
  地道很深,深达十几米。
  地道很宽阔,清凉的风拂面吹来,让公孙策等人更是皱眉。
  这么大的地道,挖出来的土就是一个海量,如果运往地面,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很消耗人力。
  除非这些土,在挖出来的时候就消失不见,被转移到类似空间戒指一样的存在中。可是,这可能么?
  张辽手中灵兵绽放光芒,公孙策继续在地道行走,摸着地道墙壁,尽是黄土,有些潮湿、松软。
  定远城地表的土壤很是坚固,很久以前这一片地区似乎是个大河道,地表土壤下面就是沙石,向下挖掘很困难。
  可突破了沙石层,再下面的就很好挖掘了,而且有着坚硬的地表支撑,加上地道挖的很深,不必对地道做加固,大大节省了工程。
  “大哥,你来这看看!”
  跟着郭亮走了半里地,公孙策终于知道西州联军能挖成这么大的地道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了!
  他面前是一个大大的坑,深不见底的坑!
  坑下还有水流的冲刷声,一阵阵冰凉的风从坑下迎面吹来。
  “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是这片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已经枯竭。所以地下是空的,只有有一个诱因,就会塌陷。”
  “黄土层最怕流水冲击,恐怕地道大部分工程都是大自然很早以前就完成的。而西州联军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工了一下,所以他们的工程量没有想象中的大。”
  “而且,地道挖掘出的土,可以就地处理,大大节省了工时。”
  第四十五章 宇宙大将军,来投
  七月十二,解决了回鹘和乌孙两军后,联军内的气氛明显和谐了不少。
  不出意外,这两军被彻底瓜分,公孙策分到了两万乌孙骑兵以及三万匹优良战马。这可能就是联军此次唯一的红利,而班超得到两族人口,算是弥补了战争对定远军造成的创伤。
  七月十五,秦军开始撤离,途径高昌城,于公路上扎营,挡住了公孙策的移民通道。
  王翦在等一个东西,如果公孙策不给,秦军就不会撤。
  公孙策在这一战的表现虽然耀眼,可他依旧不惧。再说公孙策身体虚弱,战力猛降是联军共知的事情。
  而且公孙策要压服麾下新分配而来的两万乌孙骑兵已经很困难,更没有命令他们上战场的可能。
  毕竟瓜分乌孙、回鹘是公孙策先动的手。对于乌孙人而言,公孙策是导致他们国家灭亡,民族衰败的罪魁祸首。
  “将军,魏军使者来了。”
  王翦放下书,难得露了一张笑脸。
  魏军使者是郭亮,没有进秦军大营,在营门口就将一个木盒甩给面前的军官,带着五百骑朝东而去。
  他要将大胜的消息带回魏国,让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儿安心。
  “哈哈哈!明日撤军!”
  王翦打开木盒,开怀大笑,召集秦国将校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