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侣说他要悔婚!_51
作者:月里灯      更新:2023-05-12 19:52      字数:1975
  是啊,为什么呢?另一个角落里,一个白衣人不知何时出现在那里,背对二人而坐。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静静听着叔侄二人之间的对话。
  他目光微冷,手指在桌面上轻叩,正是林寻舟。
  第25章毁誉参却像是他的一个熟人。
  “为什么恨他?”听到柳梳云的话,柳烟握紧双拳,“梳云,你还记得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吗?”
  “……我父亲为万众而死,是个英雄。”柳梳云面色肃然。
  “是,你父亲是个英雄,”柳烟冷笑一声,“但是他保护的人对得起他吗?他尸骨未寒,就有人来落井下石。这些人值得他为之而死吗?值得吗!”
  这一次柳梳云没有说话。半晌,他才挺直脊背,有些艰涩地开口:“世间人有百种,有恶有善,总有值得保护的人。”
  柳烟静静看着他,终于疲惫地笑了一声,颓然坐到椅子上:“你长大了,越来越像你父亲。”
  他目光渐渐冷静下来,说道:“你从小在明宗长大,讲的都是大道理,这些我不懂。我只知道我家破人亡,我的哥哥再也没有回来……那时候战况危急,天暮山一带不知死了多少人,你的父亲也死在那里。可李世子在做什么?”
  ”那时候天下恐慌,人人自危,他李昼眠却坐守云州,硬生生放任魔族进犯!他不是化神期的天之骄子吗?他不是修真界的顶梁之柱吗?他在哪里?如果不是他避战不出,你父亲怎么会死!”
  柳烟说到这里,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怒吼出声。
  小小酒肆里,昏暗的光线拉出他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的影子。周围很安静,不知何时所有酒客已经离去,只剩下这对叔侄,和坐在角落的林寻舟。然而柳烟在愤怒,柳梳云神思不属,都没有发现周围奇怪的寂静。
  林寻舟抿了一口清茶,微微垂眸。
  ……原来是天暮山那一战。
  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林寻舟还在闭关,并没有亲身参与这一场战争。但林寻舟出关后,却也听说了很多关于这件事的议论。绸缪布局,惊世一箭——有人为此憎恨他,但更多人为此感激他,可谓万众毁誉,系于一身。
  小桌前,柳梳云呆呆地看着他的叔叔,终于红着眼眶摇了摇头:“我知道这件事——李世子韬光养晦,避不出战,难道不是在蓄气养势,为了在关键时刻给魔君一击么?若不是他一箭重伤魔君,当时修真界连几年的安定都不会有,死的人会更多。小叔,这件事不是李世子的错……虽然我也常常想,如果李世子再去的早一点该多好,如果我爹没死该多好……但是,这也不是他的错……”
  “可你父亲死了。”柳烟冷冷打断他,“大人物们总要顾全大局,总有万般理由,但是我只知道,我哥哥死了,我的家没了。”
  他脸上浮现出一种压抑的、巨大的悲恸:“李昼眠为了大局韬光养晦,谁来为你父亲的死负责?你父亲就活该去死吗?就活该为了大人物的布局谋划牺牲?我做不到不恨他。”
  “小叔……”柳梳云到底年纪不大,一时间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反驳如何劝说,怔怔落下一滴眼泪。
  柳烟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睁眼时,眼底已经是一片平静:“是我说话重了。梳云,你别怕,所有事都是我一人做的,牵扯不到你。你继续好好做你的明宗弟子,你还有大好前途,小叔不想连累你……如果将来我被人捉住,你就说不认识我这个乱臣贼子。”
  “以后……我们也不必再见面了。”他站起身,冷冷转过身,想往酒肆外走。
  他迈出两步,忽然停下脚步,愣在原地,察觉到情况不对。
  周围的人都去哪里了?
  他额角划下一滴冷汗,寒气顺着脊背攀升。
  柳烟怔怔扭头,目光落在角落里唯一的白衣人身上。
  “可是,这些都不是你与魔族勾结的理由。”那人背对着他,放下手中的茶盏,清冷的声音传来,“冤有头债有主,究其根本,你最该恨的难道不是魔族?”
  .....................
  四野空旷,李昼眠走在荒草地里。春风始渐,依旧寒凉,他平静地站在狂野之中,任由风鼓起他的袖口。
  有人在暗中要杀他,他便大大方方的站出来。他不喜欢连累别人,所以他离开林寻舟,也没有回燕王府——虽然燕王府戒备森严,但是燕王府所在的云州有太多普通百姓,哪怕只是被战斗的余波波及,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他一个人站在这里,他知道想杀他的人一定会来。
  李昼眠一手提弓,一手轻轻按了按心口。经年旧伤难以痊愈,时时隐隐作痛,令他出手时总有顾忌,难以尽到全力。
  这伤是当年天暮山时留下的,这些年只有很少人了解。但是李昼眠猜测,这个要杀他的人恐怕知道这件事,所以才会有一定杀了他的信心。
  李昼眠轻轻叹了口气,克制住不适,屏息静心,神识笼罩四野,感悟着周围草木摇曳,微风舒卷。
  天上孤日悬空,周围黄沙枯草,李昼眠独身而立。无边旷野,只有他和他的影子。
  他静静地等待,太阳往西边又偏了一寸,渐渐泛起晚霞。终于,他握紧手中长弓,平静说道:“你来了。”
  “李世子不在云州陵城,却在这里等我,是怕我用一城人的性命威胁你?”他身后空中浮现出一团黑雾,渐渐凝结成一个人形,“李世子真是大仁大义,可惜一腔心血,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