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节
作者:
YTT桃桃 更新:2023-05-13 16:12 字数:3064
要是咱家攒的这一百多两拿出去,能帮大家度过难关,那就花,花没将来稳定再挣呗。
钱这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要是咱现在藏私心,不舍得掏钱给大伙买粮,往后万一真给哪个饿死了,咱心里可过不去。到时候钱可买不来后悔药。”
所以说,夫妻俩早就研究过了,公家的银钱加上十五户又往上交的银钱,一共是568两银。已经花了二百三十二两,还剩三百多两。
如果这三百多两银钱也买粮食花光了,那就意味着存粮能挺到明年一月份了。
不过,只要有人卖粮,还接着买,往第二年存。
到时就将宋福生这个小家的一百多两银拿出来顶上,包括马老太的金子不行也给拿出来花。
毕竟要是打起来,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打完的。打的快,都得让百姓们三年五年才能缓过穷。
要不说,都是能不打就不打。
一干起来,物价,吃的喝的,宋茯苓写那话本子,原型“老鹰国”打架那都什么年代了,一切都已经工业了,那还打完了百姓穷够呛。黑面包都抢,更不用说这里了。本就生产力低下,粮少。
可是,买不着啊。
初八,宋茯苓再次跟在老爸身后远征,试图撞大运撞开奉天城。
没用,没进去。
奉天城还有好多当官的家眷在排队。
因为这些当官的老家有远有近,一路风尘仆仆往回赶,还有好些在路上的。
放这些人都盘查不过来。
以前,只听说在奉天城里当官的多。
在街上,看见穿的很一般的,他或许是位执掌哪里的小官。
说话也不能乱得罪人,不一定就是哪个当官的媳妇,也有可能是哪个大官家的亲戚。
以前都是听说,这次排城门真是看出来了,在各衙门工作的海了去。
怎么办,拐个弯吧,去葭县。
葭县的县令胆小到什么程度呢,不仅不往里面放普通百姓,而且还往外面赶人。
将县里那些没用户籍做小生意的都赶走,让十六再回来。
这些人爱往哪去往哪去。
县令一心想着:天冷?百姓叫苦?不管那事。反正折腾的不是他。只要人少了,他这里出乱子的可能性就小,他脖颈上的人头就能保住。
正月初十。
宋阿爷在灶房里绕来绕去,实在忍不住了问宋茯苓:“胖丫,你真就不跟着去啦?”
“太爷爷,我不是去过嘛,没用,和运气无关。你就是让我和米寿当年画贴城门上,该不放还不放。等着吧,别差这几日了。”
宋阿爷胡乱地点点头,出去时嘀咕了句:“和好命还是有关的,你富贵叔说,你跟着去,他没挨踢。”
正月十二,宋福生来公共大厨房找女儿,却被震住。
都忘了要寻女儿说啥了:“你们攒的?”
他指向一百多块砖头形状的奶酪。
宋茯苓此时正站在凳子上,用大擀面杖当搅棍,正在搅合锅里奶稀。
奶豆腐,草原上的一种叫法,一种非常有智慧的吃食。
二十斤牛奶才会出一斤像豆腐形状的奶酪。
对,它其实就是一种奶酪。
给牛奶放在大桶里搁置放酸,然后倒进大锅里熬煮。煮一会儿就会发现,牛奶会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和牛奶里含的水自动分离,将水一勺一勺全部舀出,只剩这些“牛奶块”。
接着将这些牛奶块小火熬,不停搅合,越搅合越黏,慢慢就会变成稀奶团。倒在模子里。
宋茯苓用的模子有二伯宋福喜新给做的,一斤一块,砖块那么大的模子,也有她以前闹着玩似的做的香皂模子,将奶酪倒进那里。
这些倒进模型的稀奶团,或晒干或拿出去冻,能保存很久很久,而且非常解饿。因为它属于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想吃,从奶块上掰下一小点儿,一泡,就是一杯奶。掰下一小块,干嚼就是一顿饭。
“怎么样,爹。”
“多少块。”
“攒了一百五十四块。”
“就这几天?”
“啊,从大年初一存奶,一直到现在。”
宋福生将擀面杖递给大嫂朱氏,给女儿从凳子上扶下来,拽回家唠:“就你那一斤一块的,像四壮那样的能吃几顿?”
宋茯苓想了想:
“没那么吃过,没挨饿过,没一天就指望吃奶酪啊。
但是,爹,成吉思汗你不知道吗?这是他的单兵口粮呀。
热量极高,吃了浑身还有劲。
草原牧民,那么大草原,听说走丢半个月都不怕,只要身上背几块奶豆腐。”
宋茯苓还评价道:“也不像咱们中原这么费劲,没等打起来先运粮。人家说走就走,骑马说干就干,坐骑上背几块奶豆腐和一些肉松,就敢逐鹿中原。所以,理论上,我认为这一斤奶砖,能让四壮多活好几天。当初咱逃荒,要是一人背几块,还推什么粮车。”
宋福生这天晚上饿了,特意没吃饭,咬了一小块奶豆腐。这是前几日闺女做好的,在外面冻得杠杠的,咬起来贼费牙。
别说,就这一小块,吃的腻腻的,饱饱的,还不冷哪。
正月十二开始。
宋福生赶着牛车,车上特意放了几个空桶。
自从进不去奉天城和葭县,他就放弃了,只每日派三两个人跑跑城门。
最近他在带人忙着去以前收菜的屯子里买粮。
还别说,真买着了一些,你几斤他几斤的,凑一凑就是一袋子。有那种贪钱的虎了吧唧将家里粮往外卖的。
他都想好了,这回带着桶,也买牛奶。
第四百三十五章 古代偶像剧(两章和一)
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
宋福生他们这些大人,一人只吃一个现代五毛钱硬币大小的元宵。
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
里头的馅是一点点红糖,一点点芝麻。
钱佩英吃的时候,问宋福生:“嗳?这么小,你说她们是咋包进去的呢,真有才。”
宋福生却反问:“你还能吃到馅?我咋没品出来。”
四壮恰好挑着两桶水送辣椒基地。
宋福生就问他:“四壮啊,吃元宵了吧,你吃着馅没?”
四壮抿抿干裂的唇,摇摇头。
放嘴里打滑,喉咙一动,不小心就整个咽了下去。一点儿味也没尝着。
就这,阿爷都舍不得。
在他老人家看来,别看元宵那么小一个,但是挡不住咱人多呀,一人一个也浪费不少糯米。
大人可吃可不吃的,浪费。
小娃子们倒是一人两个到四个。
岁数越小,得的越多。
不过,像大丫二丫二郎她们这些当哥哥姐姐的,其实也只吃了一个,将自个分得的俩,省出一颗给了宋金宝。
宋茯苓也是得了两颗。
此时正和米寿端着小碗,坐在炕头,姐俩腰部围着棉被在面对面吃呢。
米寿给了他姐姐一个,姐俩就变成了一人三颗,平等了。
米寿吃的很是节省,吃嘴里吐出来,像会变魔术似的笑嘻嘻对姐姐说:
“你看,姐姐,我还有三颗。”
“姐姐,你能瞧见吗?我咬下一点点,就往外流糖了。”
宋茯苓急忙将自个的三颗吃掉,才说道:“至于嘛弟,你大年三十吃了那么多肉,肚里应该不缺这些。”
米寿眨了眨眼睛:“三十一顿饭能顶一年?”
宋茯苓一噎。
“你快吃吧,我数五个数,你要是再吃的这么恶心,我就抢过来都吃了。”
俩人吃完也不将饭碗送出去,就放在炕沿边,蒙着大被,姐俩就躺在炕上唠嗑,米寿枕在姐姐腿上。
宋茯苓问米寿,没逃荒前,上元节你出去瞧过热闹没?
“那时候我还小,就知道被抱出去很热闹。”
“用你学过的那些词形容形容。”
“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呃,祈求佳偶。”
“什,什么?”宋茯苓将枕在她腿上的小脑瓜抖掉:“又从哪听来的,胡说八道。”
“嘻嘻嘻。”米寿披头散发,小脸热的红扑扑的,笑得咯咯的,似乎给自个也逗得不行。
“姐姐,那你说上元节什么样?你也给我形容形容。”
宋茯苓两手枕在脑后,未语先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