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新官上任的许不忌
作者:
煌煌华夏 更新:2023-05-27 08:15 字数:3610
新年之后,便是第一次大朝会,朱允炆以圣躬违和为由没有参加,大朝会无疾而终,让许不忌这位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有些小小的失落。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许不忌的昂扬斗志,在大朝会不告而终的结束后,许不忌带领新的内阁班子和各部司正级以上官员,到大礼堂举行了一次新年全体会议。
这种行为不知道背地里受到了多少讥讽
“这许不忌好容易那么多年爬上了梦寐以求的宝座,总得在大家伙面前露个脸吧。”
所有人的心中,都将许不忌的这个行为,当成了赤裸裸的炫耀其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力的一场大秀。
斗倒了杨士奇,是该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凸显自己的地位,好为接下来大刀阔斧的施行其自己的治国政策铺平道路。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
类似这种论调在鱼贯进入礼堂的官员中屡见不鲜,没多少人看好许不忌,也没多少人看得起许不忌。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许不忌就是一个好斗且善斗、一个乐衷于进行政治投机的政客。
这种论调和非议并没有传入许不忌的耳朵里,或许即使许不忌听到了也会不置可否的报以蔑视。
他一路走来的人生旅程,不知道听到了多少批评的声音和受过多少恶言相向,早都习惯了。
谁让许不忌得罪的人太多了呢。
一看到一些不顺心不顺眼的地方就喜欢给别人扣帽子,抓住一点小问题就斗到底,不将别人的官皮扒下去都不满足。
这种性格能招人喜欢那才是怪了呢。
“阁老,都到齐了。”
通政司的杨荣凑到许不忌身边小声汇报了一句,后者便直直起身,迈步走上会台。
甭管所有人心中对许不忌有多少意见,但当许不忌昂首阔步的走上会台的那一刻,这些嘈杂的、纷扰的窃窃私语几乎下意识的全部缄默。
只敬罗衫不敬人。
许不忌到底身上穿着的,是全大明仅有一件的内阁首辅官袍。
绛红色的官袍,上绣六章,粉米、藻、星辰、华虫、黼、黻。
比起皇帝的十二章衮服,少了更多象征江山和皇权的日、月、龙、山、宗彝和火。
但其规制已经接近亲王的九章。
而实际上,这些年随着朱允炆的个人威望日隆,亲王诸藩已经很少会穿衮冕服出席各种大会了。
内阁首辅着六章,第一个享受此等殊荣的还是杨士奇,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今日召集诸位来,非为别事,许某区区末才,蒙皇恩而僭高位,怎么都得见见诸公同僚,做一番述职汇报,也好让诸公知许某为人,将来大家同心齐力施政治国,莫要生了陌分嫌隙才好。”
有道是先明后不争,许不忌一开口算是先把礼到了。
有道是先礼后兵嘛,为了让朝堂各部能够配合自己的工作,使自己将来的改革政策可以落实到地方上,许不忌上来的姿态摆的很低。
但这姿态只是暂时的,也没人会买许不忌这番姿态的账。
都知道有些话的核心重点不在前半句,都在后面。
果然,客气完了之后,许不忌接下来的话语,对所有人来说都无异于一枚重磅炮弹,炸的所有人险些离开坐席。
“某与诸公同僚皆知,欲施政先齐心,欲齐心先同思想。心不齐则力难往一处使,如此一来在施政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政治资源和时间都浪费在了推诿扯皮和内耗中,与国无利、与民更甚。
而想要齐心同思想,先要明确立场,也就是找到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比如说反腐、禁毒、团结、稳定就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而现在我们要在这些内容中再加上一点,那就是,明确什么是官!
何谓官?穿上官服、头冠顶戴、脚踏官靴,出门有车,进门有座就是官吗?显然不是的,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装饰,换一个三岁稚童来也可以穿上沐猴而冠。
官就是有了公权力的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叫做官或者公员。
那么什么是公权力,公权力从哪里获得?
这一点咱们稍后再说,先说回我方才的正题。
诸公同僚皆是官,这个官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叫做齐心同思想。解答这一点之前,我们首先要明晰为官之本。
立人先立德,立官先立本。
有人拿中庸二字做立官之本,有人拿兢兢业业做立官之本,还有人拿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做立官之本。
更甚者,拿‘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立官之本!”
会场内死一片的寂静,所有人都心头一跳。
来了来了,许不忌这位新上任的内阁首辅,要向上一任内阁首辅杨士奇开炮了。
“何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此话出自《大戴礼记》,大致的意思呢就是如果水太清的话鱼就无法生存下去,而一个人如果太斤斤计较别人的缺点,就不能团结朋友。
这句话完美的契合了陛下圣言批注的矛盾论,印证了矛盾双方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但是,这句话,却被有心人截头去尾,断章取义的拿出来套用到了为官上,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许不忌大声诉说着自己的思想和执政为官理念,对这句话进行猛烈的抨击和驳斥。
“这句话被引用到官场之后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是让一个人为官的时候,对于官场中存在的险恶丑陋要适当的学会装聋作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后跟这些腐败的官员同流合污。
这就契合了水不清而鱼生。
利用‘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对自己的腐败行为进行思想催眠,大搞自行宽恕,减少自己利用公权犯罪的愧疚感并更加狂妄的变本加厉。
最后,对于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官员,也用这句话进行攻陷其心理防线的攻城锤,批判那些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官员大搞独行主义,似乎只要不与大家伙一起浑水摸鱼的官员就是劣官、恶官、差官,应被排挤和打压。
这就形成了陛下在《建文大典》中批注过的有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那么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仕途环境给了这句话生长壮大的机会和发挥余地,又是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土壤给了这句话蛊惑更多人心的营养力量。
那就是官员公权的来源不是国家而是我大明之前那些愚昧无知的历代皇帝。
官员们只要伺候好皇帝,帮助皇帝维护其皇权在国家的法权地位持续至高无上并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那么皇帝就会对这些官员进行馈赠,源源不断的给予官员们更多的公权力。
官员贪腐,皇帝可以视而不见。
士大夫阶级坐大,皇帝也可以视而不见。
甚至是官员们变公权为私权,皇帝仍然视而不见!
所以在愚昧无知的皇帝统治下,历代王朝都灭亡了。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啊同僚们,这句话揭露出来的是那些不法官员们如何的横行霸道,其治下的百姓是多么的民不聊生。
不能再让这种错误的为官哲学继续存在下去了,不然,老百姓就该跳脚骂娘了!
诸公同僚们,你们现在走出大礼堂,走出皇宫,去到南京城看一看,去到泉州、广州看一看,时代已经变了!
国家的公权力来源不是天授的,是基于人民对公家的公信力才衍生出来的。
你们手里的公权来自朝廷,朝廷的公权来自人民。
当你们用这套为官哲学大肆破坏人民对朝廷的公信力的时候,你们手中的公权力自然也就在受到破坏而减少。
等到什么时候,人民失去了所有对朝廷的公信力,你们屁都不是!”
礼堂内,便是朱高炽、夏元吉等阁臣都神情端肃,正襟危坐起来,聚精会神的听着许不忌的演讲。
论对《建文大典》的研究和学习,许不忌是当之无愧的当朝第一人,还别说,解读透朱允炆精神的许不忌加上自己一口大白话的附充,说起来更加通俗易懂,震撼人心。
“我们做官的,心里要放着的是什么?陛下多次说过,让我们少写些花团锦簇的文章歌颂他,少在逢年过节的问候他龙体康泰与否,多想想怎么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真理出自圣人口,伟大的君父说过这么一句话‘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题裱在每一个衙门的匾额上,你们看到了有往心里去想吗?
心里放着的不全是君父,是国家,是人民!
而在人民这个当间的两旁只有对和错。
心向着对的方向去努力,就算是嘴笨不会说话,埋头苦干那也是真正的政治正确,而要是向着错的方向去移动,你就是说的天花乱坠、口吐莲花。错永远都是错!
对错是一道判断题,他只有得分和零分,没有折中更没有中庸。
老祖宗说的好,取法其中,仅得其下。当你为官时只惦记着混个不好不差,不高不低的时候,你施政取得的唯一结果一定是错的!
齐心同思想,心就是老百姓,思想是什么,思想就是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别让老百姓骂娘!
这个思想没有,书读的再多,文章写的再好看也没用。
当一个官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思想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在继续做官了,干干脆脆的辞官归乡,也算是为为人民做的最后一件好事,我都得替全大明七千多万人民谢谢他!”
看着许不忌洋洋洒洒的挥斥方遒,大谈公心和思想,下面的朱高炽长舒了一口气。
终于知道为什么皇帝要选许不忌来做这内阁首辅了。
这家伙,能把大明整个国家掀个底朝天啊。
皇帝这是在拿许不忌做敢死队长。
做好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可能就会完美变轨到皇帝想要看到的那条道路上。
而即使做不好,皇帝也会出面,用自己在这个国家的无上威望及影响力,勘平动荡的思想,平稳着陆。
很多事要勇于尝试,对错用时间来践证。
而全大明,能够有能力支持皇帝行使这一伟大变革的,也就只有在思想高度上,完美契合朱允炆的许不忌了。
让他来做这个内阁首辅,恰当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