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
作者:人行早      更新:2023-05-29 09:00      字数:5355
  老实说,她现在《三字经》都记不得了,完全是从头开始,好在她还有精神力这个bug。
  而这位郑先生,就是她的老师了,沈清疏刚去他那里读书没多久。
  据说他当年科举时,也是高中第四名传胪,只是他为人清正,不喜钻营,一心只在翰林院修史,直到辞官时也不过是正六品侍讲。
  辞官以后他倒也没有归乡,在京城开办了一家私塾,因为教得好成材率高而声名远扬。
  郑先生束脩收得多,但很多达官贵人还是争着把子弟往他那里送。不过他要求也高,过于顽劣者、过于愚笨者、过于懒散者皆不收。
  吃完早餐,天色明亮一些,沈清疏就带着她的小厮兼书童负鞍出门了。
  负鞍也就比她大两岁,是个挺机灵的男孩,七八岁就被卖到了伯爵府,这些天被她给套了不少话。
  他背着沈清疏的书箱,手里还拎着老刘氏给郑先生准备的谢礼。
  一开始,被别人伺候,沈清疏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可她要是敢自己来,这些人就会诚惶诚恐,担心自己哪里没做好。
  没办法,她只好把她们当做未来的家政机器人看待。
  来到这边两个多月,这还是沈清疏第一次出门。
  实际上,这也是她愿意上学的原因之一,要不是上学老刘氏她们根本不会放她出来。
  诚意伯府坐落在东区兴仁坊,周遭基本都是官宦之家,这会儿估计也就七点,兴仁坊内很是安静。
  不过出了巷子转到正街上以后,就能看见不少人了。道路两边多是卖吃食的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天色朦胧的清晨,还带着一丝凉意,行人穿梭在食物的香气之中,有的惬意悠闲,有的脚步匆匆,嘈嘈杂杂的,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沈清疏颇感兴趣的左右张望,看得津津有味,她从前倒是在影视剧中见过这般景象,但远不如此刻真实。
  走着走着,到了第一个岔路口,沈清疏渐渐慢下来,观察着负鞍的脚步,见他转向了才若无其事的跟着转向。
  她根本不知道私塾的路怎么走!
  好在她穿得比较早,原主经历的事情还不多,等她长大以后,一些不清楚的事情也可以推说那时太小忘记了。
  又拐过两个路口,沈清疏的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她打了个激灵,差点要条件反射给这人一个背摔,好在她及时反应过来收住了手。
  转头一看,是个有点微胖的小正太,穿一身蓝色锦袍,虎头虎脑的,睁着一双大眼睛惊喜的望着她。
  不认识。
  沈清疏淡定的点点头,假装认识一样说了声早。
  清疏你伤好啦?真是太好了,哎呀你都好久没来学堂了,我本来很担心你想去看你的,但我爹说你要静养,让我别去打搅你。小正太很自来熟的走在她旁边,声音里全是雀跃和欢喜。
  沈清疏顺着他的话说:嗯,刚好没多久。
  那你这么快就又来学堂了?你真是太勤勉了,要换我肯定要再多玩几天。不过你回来了也好,少了你之后,先生就多抽了我几次,真是,老是被先生打手心
  与她年龄相当,这个应该就是负鞍所说的孟柏舟了。沈清疏觉得有点好笑,这小正太是个话痨啊!
  不过这正合她意,她只默默听着,时不时嗯啊一声附会一下。
  没一会儿,两人就到了郑氏私塾。
  郑氏私塾是座挺大的宅子,有好几进,只有第一进是他们的教室,沈清疏估摸着后面几进住着郑先生的家眷。
  他们从侧门入,门房明显认得他们二人,直接放他们进去了。
  沈清疏先把谢礼拿给了管家,才找去甲班的教室。
  她打量了一下,教室不大,两边墙上都开着窗户,采光很好。陈设十分简洁,只对着门的上首放着一张较长的桌案,下面是分两排对齐的六张桌案。都是跪坐式的那种,后面摆放着一张席子。
  此刻先生还没来,只有三个学生在自己看书。听到动静都抬起头看过来。
  一个是来探望过她的夏薄归,他刚满十三岁,今日穿了一身纯白色的绸缎长衫,头戴纶巾,腰系玉佩,看起来风度翩翩。
  坐在夏薄归前面的是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夏薄言,二人长得颇为相似,都肤色白皙,面容俊秀。
  坐在最后排的学生身材高大,也穿了一身青色的学子服,仿若有十七八岁,面色有点严肃,只抬头看了他们一眼就又低下头去看书。应是年龄最大的高鸣彻。
  她进了教室,环视一圈,见只有第二排右边的桌子空着,猜是自己的位置,施施然走过去坐下。
  夏薄归位置就在她旁边,见她把书箱里的东西都取出来摆好了,才关切地问道:清疏,你身子已大好了?
  沈清疏点点头,冲他拱了拱手,是,痊愈了,多谢夏师兄关心。
  好了就好,夏薄归脸上露出真切的笑来,又侧目去看坐在沈清疏前面的小正太,柏舟,你今日倒是不敢迟到了。
  孟柏舟转过身抱怨道:哪里还敢迟到,上次先生罚我抄的书都还没抄完呢!
  夏薄归摇了摇头,露出不赞同的神色,要我说你家又不远,稍稍早起一些便是了。
  夏师兄你取笑我呢?唉,我可起不来,我是最爱睡懒觉的了。孟柏舟说着,又回转身趴在桌案上,打了个哈欠,一副很想睡觉的样子。
  我也是。夏薄言懒洋洋地趴在桌上,闭着眼睛将睡未睡,稍举了一下手表示附和。
  看来无论哪个时代的学生都一样。
  夏薄归无奈笑了笑,知道他们两个的习性,也没有再说,接着看书温习功课了。教室里又重归了安静,沈清疏也拿出书来看。
  四书五经,她想记下来倒是不难,只要用精神力扫描一遍,就能存下备份随时翻阅。
  这就好像大脑里携带了这几本书一样。
  可就算是开卷考试,你也得读懂题目,知道答案在书的哪一页吧?
  更何况考试又不是全考死记硬背,要理解意思,写出文章才行。
  所以,还是要靠她自己学。
  好在原主也还是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对经义的理解也就比她强一点。
  论学习能力,她自认不会比任何人差。
  片刻后,最后一个学生也跟着郑先生到了,是个比沈清疏还小的小豆丁。叫郑衡,他今年还不到十岁,是郑先生的远房亲戚,因为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被郑先生收为弟子,就借住在他家里。
  3、第3章
  郑先生保养得很好,看起来才五十多岁,他留着山羊胡,面容清癯,表情严肃。可能是常年皱着眉头,眉心处形成了一个很深的川字褶皱,十分的威严。
  众人行礼之后,郑先生先按部就班讲解了今天的课程,每段经书的意思、有哪些出名的注疏、该怎么去理解、一般会怎么出题、从什么角度破题写文章。
  他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基本没有翻过书,牵涉到的各类历史典故随口就来,讲得头头是道。
  连沈清疏都听得津津有味,不愧是名师。
  讲完之后,郑先生又让众人就疑惑不解处提问,他再次讲解,然后等到答疑完毕,就把他们一一叫到身边,考较之前布下的功课,再布置新的功课。
  考较时,倘若满意郑先生就捋捋胡子,点一点头表示赞赏。倘若不满意,就皱紧了眉头,拿出板子打几下手心。
  到沈清疏时,她有点紧张地走到郑先生面前,生怕他问些什么听不懂的问题。
  郑先生却没有考较她,只温言问了她的身体情况,又叫她不要着急,这段时间先温习以往的功课。
  看来先生确实有关照她。
  但现在是因为身体原因,总有考较她那天,她得趁这段时间,抓紧把功课补上才是。
  考较完郑先生就离开了,留下他们自己继续学习。
  郑先生不收蒙童,甲班这六个学生都是已粗略读完四书五经的。除此之外,他另有十来个已考中秀才的学生,时不时地还有举人上门来拜访他,所以能分给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
  孟柏舟今天又被打了一下手心,见先生走了,他转过头看着沈清疏羡慕地说:先生都没有考较你,还一直和颜悦色的,唉,不用上学不用回答问题,我都也想受伤了。
  沈清疏抽了抽嘴角,她这次受伤可是把命都受没了的。说什么傻话呢,你以为受伤就好过了。落下的功课总有一天要还回来的,还不如早日学完,早日解脱。
  旁边的夏薄言听见他们的对话,也凑过来笑嘻嘻地道:清疏说得是,就你平时那磕一下就受不了的样儿,要真是像清疏这么重的伤,你还不哭爹喊娘的。
  我才
  孟柏舟一听这话,涨红了脸,不服气的想要反驳,才刚开口就被后面的高鸣彻厉声打断了。
  噤声!
  他转头看着高鸣彻板着的脸,很是不满地撇了撇嘴,却也没有再说了。
  在学堂六人之中,郑衡家境贫寒,成绩却是最好的;夏氏兄弟家里世代腐书网,管教甚严;孟柏舟是肃宁候的孙子,人惫懒了些,却也知道轻重。
  高鸣彻最是严肃刻苦,其他人都有点怕他。
  郑先生管教的并不特别严,中午下学之后,众人可以吃了午饭在学堂继续看书,也可以选择回家里看书。
  但说是这么说,谁敢真的不回来?不吃家里一顿板子就怪了。
  除了郑衡就在郑府吃饭,其他人都是在街上自己解决。
  作为诚意伯世子,沈清疏当然不会缺钱,但也没有太浪费。她带着负鞍找了家干净整洁的店面,点了三个小菜两碗米饭。
  味道份量都还可以,结账时,共二十四文,负鞍给出两枚十面值和一枚五面值的铜币,账房找了他一枚一面值的。
  这也是沈清疏觉得很奇怪的地方,这里的货币不像她印象中的圆形方孔铜钱,而是实物货币与虚拟价值相结合的长方形式样。
  在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金属货币上印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币值,分别是一、二、五、十。材质则是金、银、铜三种,其中一金币等同十银币,一银币等于百铜币。
  这既不像纸币一样价值全靠国家信誉,也不像铜钱银两那样呆板。
  沈清疏怀疑有跟她一样的穿越者。
  吃过午饭,沈清疏想去书店看看,她找不到位置也不着急,就沿着街道慢慢溜达,左顾右盼,过了一阵儿果然看见一家书铺。
  掌柜的见他进来,立刻笑眯眯迎了上来,这位小公子,需要些什么书?
  沈清疏随手拿起一本书翻了翻,竟然就是科举相关的书,吓得她赶紧放下了,转头问掌柜:史书你们这儿有吗?
  当然有,公子这边请。
  掌柜迎她到另外一个角落,她一翻,果然都是史书。
  她挑了几本,没找到本朝史,又问掌柜。
  掌柜有些讶异地说:本朝史科举很少考,看得人也少,倒是有一些关于世祖的野史,公子需要么?
  沈清疏点点头,掌柜便吩咐了伙计去后面库房取。
  等待的时候她顺便把账结了,掌柜接过钱,恭维道:这些史书都是秀才之后才会涉猎,像公子你这么年幼就买史书的我还是头一回见。
  沈清疏笑笑,她也就是看个大概。
  回到私塾,时间还早,只有高鸣彻和郑衡两个人在,整个教室都静悄悄的,只偶尔响起翻书的沙沙声。
  沈清疏将刚买的几本书摆在案上,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这具身体还在发育期,早上起得那么早,这会吃了午饭免不了有些困乏。
  正是三月的好时节,阳光微风都很舒适。沈清疏也不讲究,垫了两本书做枕头,直接躺倒在席子上睡去。她现在身量不高,蜷一蜷脚正好合适。
  后排的高鸣彻见了,用冷冽的目光瞪视着她,沈清疏却全然未觉,睡得正香。好一阵儿,高鸣彻才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哼声,收回目光继续看书了。
  郑衡神色却有几分羡慕,但他不敢懈怠,还是端正地趴在桌子上午睡。
  睡了半个时辰不到,沈清疏醒了,打个哈欠爬起来,见所有人都回来了,除了孟柏舟还没醒,其他人都在看书。
  夏薄言转头看过来,冲沈清疏竖了一下大拇指,让她有些莫名其妙。
  她醒了一会儿神,就着负鞍打来的水洗了洗脸,才清醒过来开始看那堆厚厚的史书。
  她确实是穿越到了本时空一千多年前,当政的朝代是大燕。但与她记忆中不同的是,这时的大燕并不是王朝末年,处处揭竿而起,而是再次中兴,达到了国力巅峰。
  这得从上一代皇帝燕世祖说起,他本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宗室子弟,某次落水之后,却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天赋。
  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之际,他带领着一支起义军,建立了新燕国,四处征战,竟平定天下叛乱。登基之后又励精图治,改革弊病,打造出了一个太平盛世。
  而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燕世祖,不仅仅是一位好皇帝,还是一位科学家、美食家、文学家
  他在位期间,发明炒菜、推广红薯、指导研究杂交水稻、发现玻璃的烧造方法、改进了造纸术印刷术
  除此之外,他还非常长寿,在位四十多年,刚驾崩不久,如果沈清疏能早来三四年,说不定还能见到他。
  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位穿越者,沈清疏简直想给他鼓鼓掌,厉害厉害,比起她的前辈她就是一个渣渣,根本没有改变历史和世界的雄心。
  不过现在天下太平,百姓们也不需要她,她还是安安心心地苟着过自己的日子吧!
  沈清疏合上书,不由地发了会儿呆,好一阵子,才定了定神,拿出科举的书来看。
  日头西斜时,就有仆人过来提醒众人下学,几人就都收拾好东西回去。
  4、第4章
  到家之后,沈清疏稍歇了会儿,就有仆人通知她去吃晚餐。
  本来大户人家讲究些的都是分餐吃,但诚意伯府实在人丁稀少,不聚在一起太没生气了些。
  晚上她姐姐沈佩璃也到了,一家子围坐着吃饭,免不了要问她今日情况,她一一作答。
  往日的功课确实是忘了一些,但先生没有为难我,让我慢慢适应,过段日子就好了。
  何氏给她盛了一碗鸡汤,强笑着说:疏儿你年龄还小,不用急的。
  老刘氏也道:对,还是多学两年,有把握了再下场。我今日听说,你那个同窗,高大人的次子,今年二月的县试又没过,他就是考了好几回,信心都磋磨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