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02节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06-04 13:52      字数:4510
  瞧着如此乖巧的朱至,常氏心惊之余也知道该安抚安抚朱至,道:“知道惹怒你爹爹的后果了吧?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朱至连忙摇头表示,绝对不敢。
  不过,朱至把衣裳提起来道:“娘,膝盖也痛。”
  可不是,她被罚在雨中跪了一两个时辰,多亏马皇后醒了,否则都起不来。
  常氏一看她的伤,倒抽一口冷气,这都红了。
  “怎么没上药?”常氏也知道朱元璋罚朱至跪的事儿,只是没有想到朱至竟然连伤口都没让人处理。
  朱至解释道:“奶奶醒了,不想让奶奶担心,只好忍着。当着爷爷的面,不敢。”
  与其刺激朱元璋,不如忍着,好在比起上回太子罚她的时候好一些。
  常氏能怪朱元璋吗?
  咬住唇,别管有多少舍不得的话,都不能说。赶紧给朱至上药。
  饶是如此,常氏嘴里依然挂着一句话,“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朱至嘴里不吱声,心里却笃定无比,绝没有以后了。
  等朱雄英下学回来,看到朱至双手包扎着,问:“爷爷动的手还是爹动的手?”
  不用动脑都能猜得到,除了这两位再没有别的人。
  朱至意味深长的扫过朱雄英道:“爷爷打了爹再打。”
  朱雄英凑近瞄了一眼,“出血了?”
  “出血了。”朱至回答,朱雄英瞟了她一眼道:“看你长不长记性。”
  兄妹之间,话得说白了,朱至同朱雄英道:“别人也就算了,哥哥你要是也说这话,我就该让爷爷拖着你去砍人。爷爷发疯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有用吗?他听得进去吗?”
  朱雄英闭了嘴,他不是就因为没办法拦住朱元璋,最后只能抱紧朱元璋的腿,盼着朱元璋能够想起他这个孙子在他腿上挂着,别冲太快。
  可惜,收效甚微。
  朱至一看朱雄英老实了,略满意,话也得继续说。
  “我伤了,菜你得管,浇水什么,你要领着两个弟弟一起。”朱至没忘记种下的菜,说好的体验种田的辛苦,不能半途而废。
  “你就是没有受伤,有一身的力气不也让我们挑水?”朱雄英控诉朱至。朱至脸不红气不喘的道:“我要是出手,活都不用你们干了。”
  “对,苦头你吃得比我多多了,该到我们吃吃了。”朱雄英知道朱至的用意,也觉得朱至用心不错,他们该领受。
  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个小的啊,尤其要从小教起,别以后跟那些叔叔一样,整日惹是生非,无法无天,身在福中不知福。
  亏得朱至不知道朱雄英的想法,否则一定给朱雄英竖起大拇指。多深刻的觉悟啊,她是不是应该感谢朱元璋养出那么多惹是生非的儿子,以至于让朱雄英深刻体会到,养了一群惹是生非的东西有多么痛苦,因此引以为戒。
  朱至跟朱雄英达成共识,冲朱雄英一笑。
  朱雄英突然问出一个问题,“你受了伤还能依约去魏国公府?”
  “不能,我不仅手受了伤,膝盖也受了伤。”朱至倒是想,可惜她爱惜小命,手上这点伤也就算了,膝盖上的伤要是不小心点,真想落下后遗症,受苦大半辈子?
  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面对一大家子一个接一个的病倒,尤其让朱至更坚定一点,一定保重身体,别作废了小身板。
  “要是魏国公因此改主意再也不肯教你兵法你怎么办?”朱雄英有意刁难问,朱至挑挑眉头道:“真要这样,不学也罢。难道我要为了跟魏国公学本事,废了我这双.腿?没有魏国公就没有别人教我兵法了?”
  开的什么玩笑,朱至要学本事不假,又不是为了学本事宁可作废自己。
  她都有伤在身了,不好好养着跑去魏国公府上,魏国公没准更怕朱至有个好歹。
  朱雄英相当满意朱至的回答,上前揉了揉朱至的头道:“还好我们至儿不傻。”
  朱至呆了半响,终于反应过来朱雄英的摸头杀和话里的意思,她什么时候智商沦落到须得朱雄英操心了?
  “哥,你这样有点过分了。”朱至抬头幽怨的瞅了朱雄英,朱雄英是怎么觉得她智商堪忧了?
  朱雄英理直气壮的道:“毕竟你对魏国公太过崇拜,看你对魏国公的执着,大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势头。”
  所以,错在朱至,是朱至给了朱雄英这样的错觉,认为朱至好不容易得了魏国公的赞赏,爬着都要去学习?
  “哥,你瞧我有那么傻吗?”朱至无奈相询。
  “幸好你不傻。”朱雄英重重点头,庆幸无比。朱至觉得不能再跟朱雄英聊下去了,否则她觉得自己真成了傻子。
  朱雄英叮嘱朱至道:“你好好养着,奶奶那里有我。”
  嗯,朱至点了点头,想着听到的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对话,算了,不说了吧。朱元璋若有此心,自己会跟太子提。她别大嘴巴的到处喊。
  朱雄英注意到朱至欲言又止,倒也没有细问,朱至是个心里有数的人,该说的话她不会瞒着,不该说的话,也就不会说出。只让朱至躺着,好好休息。
  朱至难得听话,满脑子想的都是,朱元璋真要退位吗?
  第二日朱至醒来,听说朱元璋下诏,道马皇后病了,令各藩王回京侍疾。
  朱至一顿,脑子又冒出了想法,朱元璋把出去就藩的儿子们全都叫回来,果真?
  岂不知朱元璋在召儿子们回来之前,当时就跟太子商量了。
  “我打算退位。”朱元璋把太子叫过来,就是为了让太子知晓他的打算。
  太子大惊,连忙道:“父皇,您春秋鼎盛,何以退位?”
  朱元璋看太子的表情问:“至儿没跟你说?”
  突然提到朱至,太子更懵了,以为朱元璋还要责怪朱至,赶紧解释道:“至儿回宫儿臣已将她狠狠责罚。至儿非是有心冒犯父皇,请父皇饶恕她。”
  生怕朱元璋不依不饶的态度,让朱元璋不禁感叹道:“你如此,你娘如此。在你们眼里,我竟然连至儿为救你娘而对我动手一事都容不下了吗?”
  太子动了动唇,亦不知该不该说实话。
  朱元璋的心有多狠,太子清楚,太子知道朱元璋不会对自己下狠手,朱至并没有他的份量不是吗?
  “看,这就是我要退位的理由。标儿,我现在越来越控制不住灭掉不听话的人的杀意。”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双手,眼中竟然充血。杀,所有敢跟他作对,敢和他叫嚣,不听话的人,杀光他们,把他们杀到怕,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敢跟他说半个不字,也不会再有人敢无视他这个皇帝。
  “有时候我坐在上面,听着底下的人说话,他们每说一句我都在想,他们究竟有多少人说了真话?有多少人心里正在盘算着该如何算计朕?
  “所谓忠,他们有几个真正忠于我?有几个是真正的好官?又有几个心里有百姓?
  “标儿,你娘看出我心中的暴戾,她知道我设锦衣卫是为了掌控天下,更为了将百官牢牢攒在手里,随时随地掌控他们。可是,果真盯着他们就能掌控他们?”
  朱元璋自己其实也不确定。可他心中既然不安,就不得不想想办法解决。锦衣卫就是他想出解决的办法。
  “父皇,君臣相疑,朝堂不宁,大忌也。”太子相劝,若是君臣做到如此地步,上下难以一心,国必不宁。
  朱元璋岂不知太子也不同意他设锦衣卫,用这种方式掌控朝堂,走到太子面前道:“所以,我得退位。”
  太子一顿,当皇帝当到朱元璋这样的地步,胡惟庸都死了快两年了,他依然借此大肆拿人,拿得马皇后都看不下去了,可见朱元璋已经疯狂到什么地步。
  饶是马皇后一劝再劝,朱元璋都没有听进去,直到昨天。
  “你们猜得没有错,昨日至儿对我动手,醒来看到至儿的那一刻,我确实有杀人之心。”朱元璋终于不否认了,太子心下直颤,朱元璋别过头咬牙切齿的道:“是谁给她的胆子敢对朕动手?朕是大明的天子,她就不怕朕?不拿朕当回事吗?竟然敢打昏我?”
  太子惊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却也明白朱元璋只是想让他听,并没有要他插嘴。
  朱元璋同太子再一次对视道:“标儿,如果不是最后我还有一点理智,至儿必死。”
  此刻的太子后背已经渗出一层层冷汗,饶是有些事太子早有预料,真正听到朱元璋承认,太子受到的震撼依然不轻。他更庆幸朱元璋在最后依然保留那一点理智。
  “我连至儿都能动了杀心,标儿,下一次如果我控制不住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这个位我得退。”朱元璋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崩溃的边缘,继续手握大权,掌控天下,再不是一件好事。
  “你好好养身体,我会把一切安排好。国家大事你都有数,养好你的身体等着我退位,别的都不用管。”朱元璋握住太子双肩,郑重朝太子叮嘱。
  太子想再劝,朱元璋隐忍开口道:“我还能压住对至儿动手,万一有一天我连对你都起了杀心该如何是好。标儿,听我的。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一锤定音,朱元璋再不给太子开口的机会。太子能说不怕吗?
  父子达成共识,朱元璋也就准备起来。
  第一件事就是把就藩的儿子喊回来,一个都不能漏了。
  朱至赶紧麻利的去见太子,结果看到太子顶着黑眼圈,朱至眨了眨眼睛,太子意味深长扫过朱至一眼。嗯,朱至是想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太子同朱至道:“选建烈士陵园的地方我让人挑好了,得闲和你哥去看看,让百川带你去。”
  显然有些事太子早想做的,如今是要真正操办起来。
  朱至眨了眨眼睛问:“爹该亲自开这个局。”
  对啊,收拢人心的事,太子不把局开好,谁能把人情记到太子头上?
  太子岂不知道朱至在用心为他经营,轻声道:“你们去看看,盯着点,学了有模有样事情才能交给你们办。”
  换句话来说,太子是要朱至和朱雄英一道前往各地安排建烈士陵园一事,借此拢天下将士之心。
  朱雄英不至于不知道烈士陵园一事,不过好像太子和朱至的话中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等应天的烈士陵园建成,你和至儿一起前往各地,督建烈士陵园,听好了,不能让人趁此机会剥夺百姓,更不能引起民怨民愤。趁你们小,该出去看看,长长见识,以后长大了,想走都走不了。”太子能坐镇应天,更希望儿女们能出去外面多看看多听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太子对朱雄英和朱至都寄以厚望。
  朱雄英一顿,随后是惊奇的,不过,有过一回眼看出征都被扣下的事,朱雄英马上追问:“皇爷爷同意吗?”
  太子点头道:“这件事你皇爷爷亲自点的头。”
  说到这里,太子目光变得幽深,朱元璋有了退位之心,更希望太子掌握天下人心。
  要说最让朱元璋操心的莫过于军中的将士,淮西的功臣们啊,他们一个个自恃有功,连他这个皇帝都敢不放在眼里,更何况太子!
  按朱元璋的性子,他有心把眼里没有他的人解决掉,然太子却不认为这些人全都该杀。
  功臣们多是出身贫穷,要说有多少坏心思并没有,只是没有规矩罢了。而且,想要天下安定有的是办法。
  杀戮功臣,引天下人诟病,以为朱元璋不能容人,就连后世史书都会对朱元璋多有指摘,何必。
  太子无心以杀功臣而稳天下,朱元璋杀心再重,既然太子不愿意用杀人的办法,他也唯有退一步,依太子。
  不杀人如何安天下,朱元璋须得从太子处看到办法。
  好在建烈士陵园一事早就定下,与之而来如何重新制定参军将士的福利,太子补充说明,换句话来说,死去的将士要厚待,如今正在为大明守卫边境,出生入死的将士,更要让他们知道大明对他们的看重。
  自来都是重文轻武,有句话流传甚广,人尽皆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然天下读书人几何?若只有读书人,天下能安?
  在前线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难道不值得世人敬重?
  或者,无人守卫于边境,天下岂安?
  文臣武将,于国各司其职,无分尊卑。
  “读书人,他们能助大明安天下,将士们,他们能为大明守卫边境。大明绝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更不应该厚此薄彼。以前别人如何我们管不了。到我们家,在我们这儿,文臣武将一视同仁,只看本事。”太子目光坚定丢下这番话,朱至默默给太子竖起大拇指,就得这样!
  朱雄英一愣,随后道:“只怕文臣们要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