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第256节
作者:
鹿子草 更新:2023-11-09 14:42 字数:4006
另一个狄思科也认识,电影厂的老牌导演孙奇保,早年间跟灯光师老狄合作过,现在又跟大哥这个小狄合作了。
狄思科将孩子们放到地上,热情地跟两人握手寒暄。
“孙导的电影我从小看到大,陈老师的作品也是一部都不落,每次上映都要第一时间去电影院抢先看。没想到今天能见到大明星真人呀!”
另两人也笑着说,狄老师的每张专辑都有买,好几首歌都非常喜欢。
双方商业互吹了一波。
狄思科知道这些人约饭肯定是有事要谈的,让两个孩子跟客人们问好后,就默默伺候这俩小祖宗吃饭了。
两个崽坐在椅子里,还没有桌面高。
抻着脖子往饭桌上的菜色瞄,看中了什么,就像万岁爷似的,伸手一指。
狄思科得了指示,便像侍膳那什么一样,给人家布菜。
父子三人对菜色都比较满意,而主张请于童吃饭的孙奇保,心里却有些焦急了。
“于总,这个本子是我打磨了三年的,之前想找美国或者日本的公司投资,不过,我寻思这到底是咱自己的电影,总不能一直靠着外国人的投资。”
于童只在孩子们刚进门的时候,抽空瞅了一眼,之后就没再管过其他人,静静坐在那里读剧本。
她觉得孙导这话说得不实诚。
外国公司投资内地电影,主要是投资第五代名导的片子,内容有一定厚度,反应历史或社会问题,在国外电影节上能够斩获奖项。
但孙导这个本子,明显是一部喜剧,虽然也有些黑色幽默,针砭时弊的内容在里面,但是想要用这种本子吸引境外投资,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她放下剧本,笑着说:“孙导,不瞒您说,我对投资影视行业还是很有兴趣的……”
闻言,孙奇保眼睛一亮,他觉得事情有戏。
“只不过,这两年国产电影明显在走下坡路,我那个影视公司是刚成立的,只敢在电视剧上试试水,对电影市场还是有点摸不准的。前段时间有朋友想让我接手一家电影院,我对电影市场也做了一些了解,叫座的电影基本都是从境外引进的……”
当下流行的是合拍片,以张导和陈导为代表的第五代名导,率先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从境外电影商那里拉来投资,拍了好几部在国内曲高和寡,但是冲向国际却斩获数个奖项的合资电影。
而单纯的国产电影几乎是拍一部赔一部,连电影制片厂都不敢投资制片了,目前都是靠着出租电影设备器材和提供劳务,换取这类合拍片在国内的发行权。
制片厂都完不成振兴国产电影的任务,何况是她呢!
她还没自视甚高到,比专业制片厂还牛的地步。
孙奇保自信地笑道:“于总,你对电影行业的情况还是了解的太片面啦!有些电影拍出来,确实不太叫座。但是这里面可不包括喜剧电影啊!陈老师这两年拍的喜剧电影,哪一部赔本了?那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
林桐附和道:“陈老师的电影我也是每部都看的。”
她在桌子下踢了踢狄思国,让他也表个态。
今天这顿饭局就是为了跟老五媳妇拉投资的。
电影厂自己不投资拍电影,导演没有电影可拍,相应的这些工作人员也没有拍摄工作。
狄思国虽然还能按月领工资,但是照着这个势头走下去,保不齐哪天就要下岗了。
还不如紧跟一个有能力的导演,主动出来拉投资,自己拍电影呢!
要是能让于童为这部电影投资,狄思国肯定会进入剧组,说不定以后就是孙导的固定灯光师了。
狄思国端起酒杯,对于童说:“弟妹,这个剧本不错,孙导的执导能力也是没得说的,国产电影虽然在走下坡路,但也不是没有特例。只要本子好,演员阵容亮眼,未必不能受到市场肯定。你要是对投资影视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孙导的这个本子。”
而且孙奇保是电影厂的老牌导演,在厂里很有人脉,于童要是想投资影视的话,少不了要跟电影厂打交道。
在这时候给孙奇保雪中送炭投一点钱,肯定吃不了亏。
狄嘀嗒瞧见大伯把酒杯端起来了,他以为又到了全家举杯欢庆的时刻,连忙放下勺子,将自己面前的空杯也端了起来。
发现是空的,还让爸爸帮他满上。
狄思科心说,让他俩打个岔也好,于童那边明显还在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呢。
他往儿子的酒杯里倒了点水,也给闺女倒了一些,鼓励道:“儿子,今天有孙爷爷和伯伯们在,你得给大家唱一首《祝酒歌》吧?”
这《祝酒歌》是于宝塔教的,只要有饭局,那必然是场场不落的!
每次都要让他们带来一场精彩表演,调剂酒桌气氛。
林桐捧场鼓掌说:“狄嘀嘀和狄嘀嗒一起来一个!”
这俩孩子已经是酒桌常客了,闻言就爬上椅子,露出了半个身子出来。
当场就给大家表演了一个“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前奏的调子跑去南天门,又从南天门拐回来。
几位观众听他俩“来来”了老半天,才终于听到了接下来的歌词。
“十月里响春雷~亿万人民举金杯~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
尽管吐字不清,调子也跑得不成样子,但这俩孩子唱得十分自信。
一曲终了,狄嘀嗒还双手端起面前的玻璃杯,冲对面的客人举了举说:“爷爷,伯伯,切耳丝!”
客人们:“……”
第124章
于童的影视公司与演出文化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目前只投资过两部电视剧。
一部是郭美凤参演的那部室内剧, 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明年播出。
另一部还在选角阶段,她打算把旗下的金雪茜推荐给剧组。
相比于一派欣欣向荣的电视行业, 日渐萧条的内地电影, 投资风险是非常高的。
不过, 再次翻了翻手上的剧本,她又觉得错过这个本子有点可惜。
别管深度厚度什么的, 只要笑点够密集, 作为一部喜剧片就算合格了。
这个故事的男主角窦尔囤是一名灶上学徒,在为村长家准备升学流水席时,意外偷听到村长女儿的大学名额是冒名顶替的,而被顶替的人正是他那翘首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小表妹。
窦尔囤前脚拿了村长的三千块封口费,后脚就将升学宴闹得人仰马翻。
不等村长一家找他算账, 他便带着钱南下打工了。
此时的大城市里正流行出国热,窦尔囤被资本主义的纸醉金迷迷了眼,将全部家当交给劳务公司,想要争取一份去美国的劳务派遣工作。
然而, 劳务公司没能给他介绍工作, 却介绍了一位归国华侨给他。
该华侨是个年近七十的富婆,靠着在股市上的精准眼光, 攒下了千万身家,而且无儿无女无老伴,想找个会说她家乡话的年轻小伙一起安度晚年。
按照劳务公司经理的说法,窦尔囤不会外语,没有一技之长, 去了美国只能刷盘子,不如趁年轻, 陪老太太几年,届时将有千万美元遗产留给他。
窦尔囤被他说动,陪伴了老太太两年,可是继承遗产时,却被律师告知,老太太的千万美元遗产,将由他,以及老太太的九只猫狗共同继承。
扣完税以后,他只能得到不足百万美元的遗产。
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窦尔囤对着九只猫狗喝了一顿闷酒后,就离开生活了两年的房子,回到了老家的小乡村。
面对一众亲戚的询问,他将老太太的发家史安到自己头上,将自己塑造成股市奇才。
而此时的国内股市正值牛市,a股刚开市,指数就从96点涨到了上千点。
小学都没毕业的窦尔囤带着老家的乡亲们炒股,从无败绩。
仗着从老太太那里学来的皮毛,他到处给人演讲授课,大学教授、企业老总、明星大腕都是他的学员。
不出半年,他就被媒体宣传成了一代股神。
牛市终有不牛的时候,繁华过后,窦尔囤千金散尽,又被曾经追捧他的学员们围追堵截。
无家可归的窦尔囤回到与老太太一起生活的房子,重新应聘,成为了九只猫狗的饲养员……
于童将剧本合起来,问:“孙导,我听说喜剧片的拍摄成本是比较低的,您这部《可喜可贺》怎么需要这么多钱?”
只看故事内容的话,这部片子不算什么大制作。
孙奇保苦笑道:“于总,我这六十万的预算里,有三十万是厂标费!”
国内只承认十六家电影制片厂有制片权,其他人若想投资拍电影,就必须花钱向这些制片厂购买一个拍摄指标。
如果没有拍摄指标,电影片头没有厂标,那就是黑片了,在内地没有上映资格。
这也是国产电影质量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
电影厂宁肯白拿三十万的厂标费,也不愿意冒险投资拍电影。
厂里的导演们要想有电影可拍,就得到处化缘拉投资,做独立制片人。
可是,能拉来投资的人未必是好导演,近两年接连上映了好几部国产烂片,导演都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手。
于童只听说投资电影,要向电影厂交点赎身费。没想到费用会这么高,一半的投资竟然都是用来赎身的!
如果真正的拍摄预算只有三十万的话,那孙奇保这个预算做得算是节省了。
“除了男主角定下了陈老师,其他角色有确定的人选吗?”于童又问。
孙奇保笑了笑说:“其他角色有人选,但还没确定下来。投资商可能会有人选推荐,我们现在都要等投资商的人选定下后,再挑选其他演员的。”
一些企业老板投资电影,愿意把自家亲戚朋友拉到电影来客串一把。
这部电影主要是围绕男主角窦尔囤展开的,从最初的淳朴善良意气用事,到后来的逐渐膨胀,迷失自我,只要把男主角塑造好了,片子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他提前将最主要的男主人选定了下来,其他角色就可以留给投资商发挥了。
于童没说自己是否要推荐演员,只是望向陈庆山,笑着说:“那陈老师的票房压力很大啊!到时候的票房,最起码一大半都是由陈老师的影迷贡献的!”
陈庆山是来拉投资的,所以表现得非常自信,“于总,不瞒您说,我对这个剧本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个剧本不仅有笑点,还涉及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贴近世态人情,跟港片那种单纯搞笑还是不一样的。”
于童已经将身份从观众转换成了投资人,她对喜剧片是否有深度并不怎么在乎。
港岛的喜剧电影确实没什么深度,但人家的票房也确实高。
一部《逃学威龙》,一部《赌圣》,从电影院下线后,还有录像厅继续播放,让大家赚得钵满盆满。
孙奇保和陈庆山要是能拍出这种效果,别说三十万了,三百万她也愿意投。
似是看出了她的不以为意,陈庆山继续说:“我对这个本子真的非常有信心,所以这次也打算投资一部分,太多的我拿不出来,投个一万块是没问题的。”
一万块在于童这里不算什么,但电影演员是按月拿工资的,尽管偶尔会有走穴机会,可是一万块也不是小数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