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翻身记 第47节
作者:
西兰花炒蛋 更新:2023-12-30 18:28 字数:5021
“这还不贵?买车又不像是买房子,房子是固定资产,必需品,车不是,现在打车也很方便嘛。”
“车子现在对我来说也是必需品,打车肯定是没自己开车方便。至于你说的贵,夏利的小汽车在汽车里已经算是便宜的了。当然奥拓比它可能更
便宜些,但我看到奥拓就想起奥迪,还是算了。其实我倒是想买奥迪,可是贵啊。”何佩瑜似笑非笑地看着丈夫说。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你应该跟我商量下。”程安国握着方向盘,眼睛直视正前方。
何佩瑜道:“作坊搬运货物,肯定是需要车的,我自己出行也离不开车,除非不做生意了,不然车子少不了,购买新车是以公司名义买的,我想着这算是生意上的事吧,就没提前给你说。”
“公司跟你有区别吗。”
“那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还很大,公司法中都明文规定了。我们家书房里就有最新的公司法条文,是珍雪与宝菱两人买回来的,你有时候学习下挺好。”
说不过妻子,程安国无端感到一股气闷。家里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可他觉得以前家里的那种温馨气氛却没有了。
以前的妻子相夫教女,是个温柔贤惠的女人,现在变了许多,说一不二,特别强势,比男人还有主意。妻子的话题总是谈起生意上的事情,程安国则总是说学校的事,两人的话题开始不投机,现在也最多说说孩子们的事情了。
幸好,他们还是四个孩子的父母。
回到家,打开门,屋里一片漆黑。
程安国吓了一跳,“怎么孩子们都不在家?”
何佩瑜按下灯,“找找看,她们要是出去会留下纸条。”
果然冰箱上贴了一张纸条,程安国揭起来看了一眼,笑道:“孩子们看电影去了,说是晚上去四季美吃汤包。”
“那正好,九点钟以前她们肯定会回来的,我们也不用做晚饭了,煮个粥,等着她们带包子回来吃。”
这里家里近两年形成的一个习惯,如果谁在外面吃到了好吃的东西,都会给家人打包一份带回来。
何佩瑜回房洗澡,程安国去厨房煮了一锅小米粥。
四季美主打汤包,价格稍贵,但味道与模样一流。姐妹回家带了两大盒打包好的汤包。
家里的粥也熟了,何佩瑜、程安国都洗过澡,就等着她们带回来的汤包开饭。
程珍秀拿盘子摆出来,道:“妈妈喜欢吃番茄虾仁的,爸爸喜欢吃鲜肉的,一样打包了一份。”
鲜肉汤包外形就是普通的汤包,但番茄汤包的皮子是橙色的,看着就让人有胃口。
程宝菱不饿,闻着香味都谗了,拈了一只包子,用手托着,先吸干汤汁,然后整个放在嘴巴,酸甜的番茄,配以虾仁的咸鲜,馋哭隔壁家的小孩!
吃过饭,一家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闲聊。
程安国说起送程大姑母子去看望孙佩的事情,程楠笑起来,“大姑去看望孙佩姐,那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程安国看了一眼女儿,“楠楠,别这么说长辈。”
程楠吐吐舌头,鄙夷道:“长辈要有长辈的样子,才能得到小辈的尊敬。我没说错,大姑肯定是想跟佩佩姐拿钱!”
程老头程老头太,二叔大姑,现在四个孩子的心中,这些亲戚没一个好的。而这些人偏偏都是程安国的血脉至亲,听女儿用毫无尊敬的语气提起来,程安国脸上感到一阵阵难堪,但却辩无可辩。
他很矛盾,一方面来说,程大姑确实苛待了女儿,这是她的不对;另一方面,孙佩难道就没不对的地方吗,她就算恨母亲,但弟弟总是亲弟弟,她现在工作了,若是有能力,帮帮弟弟也无可厚非。
何佩瑜看了一眼挂钟,“时间不早了,该洗澡的去洗澡,早点睡吧。”
她拍拍丈夫的肩膀,安慰了两句,“楠楠有口无心,你也别多想。”
程安国心里不好受,长长地叹了一声气。
“去睡吧。”何佩瑜想去关电视机。程安国按住她的手,“先等等。”
他说:“佩瑜,小伟的升学宴这个月八号办,我们一家人回去一趟吧,把孙佩也带上,她一个女孩子在外面,总不能不回家。”
何佩瑜道:“孙佩她不是小孩子了,有自己的想法,回不回去全凭她自己的心意。”
“可那是她的亲弟弟的好日子,大姐夫妻两个对她不好,小伟没对不起她啊。”
男人们怎么就这么天真呢。
何佩瑜想了想,问道:“我们家珍秀当初为什么辍学,你知道吗?”
“家里困难,珍秀想在家里给我们帮忙,省下钱给妹妹们读书。”
何佩瑜摊摊手,“这就是了,大姐家的情况,供两个孩子读书难,所以让孙佩辍学,一家人供孙伟继续读书,你觉得这公平吗,这种情况下孙佩跟孙伟关系能好的起来?”
“可是,”程安国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声音,“孙佩是姐姐……”
何佩瑜冷笑一声,“姐姐又怎么了,姐姐就天然该为弟弟奉献自己的吗?再说呢,孙佩跟孙伟谁是老大还说不定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
“以前孙伟过十周岁请客,当时孙伟的奶奶也在,我听老人家说的,好像是什么龙凤胎,不管是谁大谁小,要把女孩当老大看,这样她作为姐姐,才能从小照顾弟弟。”
刚听说时,何佩瑜震惊,事后再想起来,连脊骨都发寒。
姐姐,弟弟,女人就这么不招人待见么,连做妹妹的资格都没有。其实无非是为了制造一点舆论压力,教导女儿时候可以这么说,你看,人家的姐姐都怎样怎样为弟弟好,你就不能多做了一点吗?
程安国声音干涩,“行吧,孙佩不愿意回去就算了。”
何佩瑜翻翻日历本,“八号那天我正好要与供货商谈事情,很重要,恐怕没时间回老家,你代我去吧。”
说完她就躺下了,闭上眼睛,很快睡过去。
程安国无声地叹了口气,关灯睡下。
另一间卧房的程宝菱与程楠还没睡觉。她们同样在说大姑家的事情,程楠一脸笃定地说:“大姑就是来找孙佩姐拿钱的,爸爸还不许我说。不过她想拿也拿不到,孙佩姐的钱现在都存在我们妈妈这里。”
程宝菱是知道这件事的,她还知道,表姐在制衣厂打工,包吃包住,但工资其实并不多。妈妈跟厂子老板商量好,她每月另外拨一笔钱过来,算在孙佩的工资里。
这是主意是程宝菱出的,她原本想自己来承担这笔钱,但妈妈在夸过她后,不让她出钱,妈妈把钱给出了。
这样孙佩的工资多了,才能攒够钱学习进修。
妈妈也不想孙佩一辈子在厂子里打工,希望她能走出另一条路出来。
第60章 (捉虫)
妈妈不回老家参加孙伟表哥的升学宴, 四姐妹为着孙佩也不肯回去,其实这一两年,她们越来越少回老家, 有时候只有过年才回去住两天, 最后就由爸爸一个人代表全家去参加了升学宴。
程大姑见只有程安国一人过来,连忙问:“怎么弟妹跟孩子们没过来玩儿。”
程安国道:“她忙得很,这天气也热,几个孩子来来回回,路上麻烦。”
不回来也好, 程大姑每次见何佩瑜,打扮的洋气, 说话行事比男人还理直气壮, 就很不得劲儿。
两个舅舅坐在同一桌,童娟拉着宝妮靠着程安民坐下, 程安国没看见程志远,问道:“志远怎么没来?”
宝妮笑嘻嘻地说:“还用问,他没脸过来呗。” 年纪相仿的表兄弟,孙伟是准大学生, 大好青年, 父母口中夸耀的别人家的孩子,程志远现在没个正经事,依旧是在家混日子,都快混成二流子了,怎么好意思来?
“宝妮!”童娟嗔怪道。
程宝妮根本不怕她妈妈, “我本来就没说错嘛。”
不过, 哥哥混得不成器,宝妮这几年学习成绩搞上去了, 在镇上中学读初中,目前是班上的前几名,考高中很有希望。童娟、程安民夫妇于是把对儿子的期望转到女儿身上,儿子已经是不成器了,以后他们夫妻还得指望女儿。是以,两口子现在对宝妮是越来越好。
程安民跟程安国聊起打算翻修房屋的事情,问程安国要不要一起,“我们哥俩一起弄,砂石砖头这些走量大,说不定可以让人打个折。”
村子的房子原来大多以平房为主,这几年,渐渐兴起两层小楼,有些发了财的人家推了自家的平房建小楼。
程安民是个好面子的人,他做木匠活,在村子算是有头
有脸的人物,前几年因为欠债的事情闹了个灰头土脸,这两年缓过来,手里有钱,便想重新建房子。
“我们志远年纪不小了,再过两年接媳妇,总不能让媳妇住老房子吧。”程安民是这么说的。
童娟则笑道:“大哥家也早点建吧,你跟嫂子挣了那么多钱,怎么能不把老家的房子重新起一起?”
这几乎就是一个约定成俗的规矩,乡下的人在外面混好了,肯定是第一时间重新修建老家的房子。只有大哥家似乎与别人家不同,在城里买房定居,老家的房子就还是原来的破平房。
程安国原本是有重新起房子的心思,他跟何佩瑜提过一回,何佩瑜当时以已经在云飞苑买过房子为由拒绝了,女儿们似乎也不想回老家住,于是事情作罢。
程安民以为他不同意,又道:“大哥,不管怎么样,清水镇总是我们的根,我们家世代的祖坟都在这里,人总不能不要自己的根吧?”
在老家待了大半辈子,程安国没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好,反而是城里,人人都像戴着一张面具做事,云飞苑的房子虽然好,但是人情味却很不足,程家搬进去小两年了,邻居之间互相不熟络,见了面只是淡淡的点头打个招呼。
这让习惯乡下热闹人情社会的程安国很有些不习惯。
他说:“让我考虑下。”
“行,你考虑好了跟我打招呼,我们等天气稍微凉些就开始动土。”程安民说。
八月的天热得人昏头转向,孙家的客人多,人声嘈杂,就显得更热了,几台大风扇呼啦啦吹着,带来一股热风,程安国此刻有点想念云飞苑的空调。
外甥读大学,舅舅们赶礼金肯定是要比一般人厚些。两兄弟在家时商量了下,一人拿三百,这绝对不少了。
再多童娟就不肯了,私下对丈夫说:“大嫂子在城里做生意,有的是钱,我们不一样,都是自己的辛苦钱。你可不许背着我私下再借大姐钱,我们志远过几年结婚,宝妮明年读高中,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
每家的礼金都写在大门口桌子上放着礼金册子上,打头的就是两位舅爷。三百块的礼金足以让亲戚朋友们夸孙伟有两个好娘舅,对外甥大方。
钱花出去,得了面子,童娟心里才舒服一点。
这两年,为着孙伟读书,程大姑没少来家里借钱。童娟不肯借钱,反而跟她诉苦,家里到处是要花钱的地方,志远宝妮都到了操心的年纪诸如此类。
这回是孙伟考上了大学,以后出来就是吃国家饭的干部,童娟这才肯拿这三百块的礼金,这是真正的人情,以后用得上。
吃过午饭,程大姑趁着有空闲,把大弟拉到人少的地方,程安国问有什么事。
程大姑的眼泪就掉下来,“小伟的学费凑不够,礼金统共加起来也才一千出头,都是我跟他爸爸没用,唉!”
“这也不能都指望礼金啊,你们就没存点钱?”
程大姑擦擦眼泪,“去哪里存钱,大弟,你也知道高中生学费生活费本来就不便宜,我跟他爸在地里刨食,挣不了几个钱。不像你,每个月有工资,弟妹在城里也会挣钱。大弟,帮帮小伟,你的大恩大德,小伟肯定会记在心里,一定会报答你的。”
程安国皱眉,“小伟过得好就行了,我不图他报答什么。”
何佩瑜母女五人常住京市,平常程安国就一个人住在老家,以前是每周都去一次京市,后来变成每个月去个一两次,妻子挣的钱足以支撑孩子们的学费及其他花销,程安国的工资相比起来太微薄,他自己拿着生活,用不了的就存在银行,亲戚间走礼,或者每年给父母的养老钱也从他的工资里出。
程大姑有时候找他借钱,程安国并不是只有她开口就借,一般都是孙伟要交学费,确实凑不过来才会借钱。他种过地,大概知道程大姑一家的收入情况。
这回程大姑给他借钱,他准备借,但有些话也不得不说,“大学学费不便宜,小伟还要读四年,大姐,你这不可能每年都到处借吧?”
程大姑自怨自艾,“能怎么办呢,小伟他爸没出息……”
“出去找活干啊,就是去码头搬货,辛苦是辛苦了一点,一个月也能挣两百块钱。”
当年为了给珍秀凑读函授的钱,程安国除了学校的工作之外,在码头搬了半年的货,后来家里条件好起来,才没去了。
“还有小伟,申请入学贷款,或者是贫困生补助,在学校里勤工俭学,自己也能挣钱。我们珍雪从初中起就在给附近的孩子做家教,小伟也可以。”
申请入学贷款和贫困生补助,是程安国从珍雪的入学手册上看到的,同样都是本科大学,应该都差不多。
除了礼金三百块,程安国另外再出五百块,其他的就不肯再多出了,男孩子,总要吃点苦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