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作者:
庄不周 更新:2024-05-02 16:52 字数:1854
“公达也是这么想?”
“是的,但他身为幽燕都护,不宜出面。”辛毗顿了顿,又说道:“手握重兵,一举一动的影响都太大,不能不小心从事。”
韩融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这件事就由我出面吧。开诚布公,除此旧疾。”
“谢韩公。”
“你不要急着谢我,我还没有说完。”韩融说道:“既然由我出面,何时说,如何说,就由我决定,你们不能催我。”
辛毗愣了一下,随即又道:“这是自然。”
——
“陛下,这个韩公是谁,竟有如此面子,一到宛城,就惊动了这么多人?连很少上书的唐夫人都有书信来。”小桥拿着一封刚收到的文书,歪着头,疑惑不解。
正歪在床头看书的刘协将目光从书上挪开。“唐夫人的书信?”
“嗯。”
“拿来我看。”刘协放下了书,坐了起来。
小桥更加疑惑,看着刘协。“陛下要亲自看?”
刘协从她手中取过书信,展开阅读。通常来说,私下上书,他一般是不亲自读的,由大桥、小桥读,告诉他大致内容即可。
汉人重礼节,说正事之前,往往要说一大堆客套话,给天子上书尤其如此。他没时间看这些,要么听关键的要求,要么听个大概,知道某人问安。
但唐夫人很少给他消息,有也是在荀文倩的书信里提两句,像这种专门写信的机会并不多。
看完书信,刘协也有些意外。
唐夫人说的是老臣韩融到了宛城的事,与之前其他人提及的情况不同,唐夫人多说了几句,描述了与韩融见面的过程,以及韩融在宛城的行踪,最后还提到了辛毗与韩融见面的事。
刘协放下书信,心生疑惑。
之前杨彪有奏疏来,提到韩融,说是与交州士燮兄弟有关。
难道辛毗也想为士燮兄弟说情?
荀攸呢,是不是也在在里面掺一脚。
汝颍人交游广,即使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汝南袁氏受挫,其他人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这些年,因为党锢的事,他一直在关注汝颍人,防止他们跳出来。现在看来,该来的还是来了。
老臣韩融没什么大碍,掀不起什么风浪,但荀攸、辛毗的动向却不能掉以轻心。
幽燕都护府直接关系到北疆以及幽州、冀州的稳定。
“如果还有关于韩融、辛毗的消息……”刘协想了想,又道:“包括幽燕都护府的,一律优先处理,由我亲自过目。”
见刘协神情凝重,一向俏皮的小桥也紧张起来,连忙应了一声。“之前的也要调过来吗?”
刘协满意地看了小桥一眼。“明天再去办吧,倒也没这么急。”
小桥将文书收好,准备洗漱休息。
看着忙前忙后的小桥,刘协突然想起周瑜来,接着又想到了孔融。
之前接到消息,周瑜将孔融留在狼居胥山附近,自己去了西域。这个结果不在他的计划之中,也不知道孔融能否适应草原上的生活。
万一孔融死在草原上,那就有点难看了。
说实在的,他不太理解周瑜这么做的动机,但他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冲动,一种年轻人才有的冲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种冲动无所不在,渐有浩荡之势。
这当然是他期望的局面,但期望不等于就能放松警惕,甚至一拥而上。
头脑过热,是会出问题的。
对治国而言,最忌讳的就是头脑发热,情绪一来,拍拍胸脯就做决定。
必要的时候,不仅不能头脑发热,还要适当地浇一点冷水。
至少在他看来,大举西征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他更希望能等到蒸汽机的相关研究走上正轨,甚至是造出了原型机,铺设了第一条铁轨之后再做决定。
归根到底,文明的底气是技术,没有先进的技术做后盾,所谓征服只能想当然。
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华,空有文明,没有技术,也只能挨打。
卧薪尝胆七十年,迎来伟大复兴的中华,随着技术差距逐渐得到弥补,文明的优势才渐渐显现,才有底气喊出“我们的征途是星程大海”这样的豪迈之言,无人能挡。
“陛下,你在想什么?”小桥洗漱完毕,钻进被子,见刘协无动于衷,不免好奇的问道。
“没什么,我在想……”刘协看了一眼娇羞的小桥,嘴角轻挑。“如何才能不被眼前的美色诱惑,保持冷静,以免做出冲动的决定。”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弄巧成拙
小桥掩嘴而笑。“陛下还要克制么?臣妾就没见过陛下这般克制的人,明明正当少年,偏偏瞻前顾后,老气横秋。”
刘协一愣。“我在你眼中竟是如此不堪?我一直以为应该是英明神武呢。”
小桥自知失言,脸色微变,偷眼见刘协不介意,这才说道:“英明神武自是有的,人所皆知,但陛下稳健,在同龄人中也的确少见。或许……是因为陛下见识太高,看得太透?”
刘协瞥了她一眼,不说破她往回找补的小伎俩。
对身边的人,他一向比较宽厚,只要不是有意为之,一般不计较。
要刚满十八,天性又活泼的小桥句句妥帖,一点毛病也没有,本身就是一种奢望。真要如此,他也会是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