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429节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6-22 21:00      字数:3005
  这种事情,永远要靠刀子解决。
  回到邺城,李跃照例下令所有将士休沐。
  此战收获极大,人口粮草土地还在其次,主要是消灭了东面的战略威胁,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氐秦。
  半年不见,邺城又繁华了几分。
  佛门被打压之后,邺城生机勃勃,街面上店铺林立,挤满了迎接大军回城的百姓。
  每一次胜利,都让他们眼中的自信增长一分。
  全国七成的子民都集中在邺城周边,他们与梁国的命运紧密捆绑在一起。
  羯赵留下的苦难,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总算褪去了一些。
  大河两岸早已不见枯骨饿殍。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只看邺城烈火烹油的气象,便知此言非虚。
  “臣有三物献于陛下。”回到宫内,常炜等人等候多时。
  “哦?”李跃大感兴趣,印象中常炜从未如此故弄玄虚。
  掾吏们捧着三个盖着麻布的木盘。
  常炜掀开第一个,上面放着一张纸,白中泛黄,看上去就不是什么好货色。
  但李跃一眼就看出其中价值。
  常炜捋须笑道:“此乃纸坊改良后的黄藤纸,杂木、枯藤、青竹等物皆可制之,成本缩减至四分之一,按陛下所说的流水线,产量增长五倍有余!”
  “善!”李跃拿起黄纸,反复观看。
  纸在汉代便已经出现,难的不是造出来,而是如何降低成本,推广出来。
  士族豪强之所以强大,除了有田有地有人,最主要便是对知识的垄断。
  朝廷想要治理国家,只能跟他们合作,不得不让出一部分治权。
  垄断知识,就等于垄断了治权。
  不难想象,这东西一出来,直接抄了士族豪强的老底,再难垄断知识。
  寒门庶族读书成本大大降低。
  配合科举,虽然不能彻底根治士族豪强,却能将他们牢牢压制住。
  “纸坊扩建三倍,从今往后,朝廷、官府公文告令一律改用此纸!”
  从龙城发了一笔横财回来,让李跃有了底气。
  钱财只有涌入这些实业中,才能造福华夏,李跃一人一家能挥霍多少?
  石虎父子取天下之财供自己挥霍,也没见长命百岁,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不说,十几个儿子,不是自相残杀,就是被别人残杀。
  或许财富天生就带着某种原罪。
  “陛下请看第二物。”常炜掀开第二个木盘。
  中间放着一尺见方的木板,李跃翻看,上面阳刻满满的《春秋》第 一 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这是雕版印刷。”
  有了纸,自然少不了印刷术。
  这东西汉末也有雏形,从石碑上摹印、拓印,但纸张没有推广,终究不能大规模应用。
  常炜道:“此乃太学天工院与文学馆合创。”
  “大善!”李跃高兴的不是雕版印刷出现。
  而是太学能自动创新,有了自己的活力,这才是它将来立足延续的根本。
  不能什么事都要李跃指点。
  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李跃也没那么多精力投入其中,三国博弈,南征北战,就已经牵制了李跃大部分精力。
  而且后宫也有雨露均沾,为大梁人口做贡献……
  第五百六十八章 五铢
  “此物应略加改善,增加标点符号,使读书之人不必将精力花在断句解意中!”李跃至今都不习惯这时代的书籍。
  通篇下来,字挨着字,全靠自己解义。
  汉魏至今,只有句读。
  也就是语意已完之处略加停顿,真正的句号出现,要等到宋朝。
  “何谓标点符号?”常炜不解。
  李跃在纸上给《春秋》加了标点: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后面又画上问号、感叹号、冒号等,稍加说明,常炜便明白过来,“的确能加快理解,有此物,日后寒门庶族子弟,不必如此辛苦!”
  很多时候,断句断好了,通篇的意思就清晰明朗起来。
  甚至都不需要先生讲解,这对花不起钱请先生的寒门子弟是大大好事。
  “臣立即令天工院重新做一份!”常炜是传统士人,自然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李跃寻思着弄个活版印刷,但转念一想,没有必要,这年头的典籍也就那么多,活字印刷目前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反而加大的工艺,不易推广。
  凡是能推广的,都是简单、好用的东西。
  李跃望着第三个木盘,不知道这里面放着什么。
  火药?
  指南针?
  春秋时代就有“硝石出陇道”的记载。
  魏晋五石散大行其道,推动了炼丹术的发展,集大成者当属葛洪,隐居罗浮山朱明洞,求仙炼丹,将道门与儒家结合,从而让道门脱离了原始巫蛊阶段,后创作《抱朴子内篇》,成了道门典藏。
  不过火药这东西威力没那么大,更不是万能的。
  制作、保存、运输都是大难题,想要应用在战场上,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走。
  常炜掀开第三个木盘,却是两枚钱币,一枚金光灿烂,乃金五铢,一枚青中泛黄,是铜五铢。
  汉末董卓天才般的推出小钱后,立即摧毁了两汉几百年打造的五铢钱信用,东汉王朝也被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以至于后来接班的魏蜀吴三国都因钱币而烦劳,曹魏以物换物,吴蜀都弄直百钱、直五百、直千钱掠夺民间财富。
  华夏经济严重退化,民生越发疾苦。
  天地万物背后运行的基本逻辑其实都是钱。
  打仗要钱,衣食住行都是钱,国家运作也要靠钱。
  石虎杀人放火挖坟、残害百姓、掠夺民脂民膏是一把好手,但经济上基本就是白痴。
  重建五铢钱体系,就显得异常迫切。
  这玩意儿比火药更重要。
  “此乃山阳铁坊铸造的新钱,含铜六成,铅二成,其他杂质二成,一枚金钱换一百铜钱。”常炜将木盘放在案几上。
  李跃拿起两枚试了试,跟后世硬币比起来,自然差了不少,没有花纹,就一个孔,两个字。
  不过钱作为流通之物,不能做的太精美,成色更不能太足,不然就会被人收藏,劣币驱逐良币。
  一百枚铜钱兑一枚金钱,等于将五铢钱与黄金挂钩,施行金本位,有利于稳定经济。
  中土比较缺银,无法构建银本位货币体系。
  两宋以前,都是用铜五铢。
  李跃为了重新构建五铢钱体系,已经准备了好几年。
  如今吞并燕国,正好借大胜之威全面推广。
  商业活跃起来,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相当于一摊死水,在五铢钱体系下,周而复始的运行起来。
  梁国经济强大了,能对周围国家形成降维打击。
  这一招诸葛武侯已经用过了,刘备猇亭战败后,扔给他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蜀汉,精锐尽失,人心崩溃,府库空虚。
  出师表中有“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之语,足见当时形势之恶劣。
  但诸葛武侯接手后,短短数年,蜀汉就起死回生,七征孟获,六出祁山,究其根本,就在于诸葛武侯将将蜀汉经济与蜀锦挂钩,造新钱、平抑物价,蜀锦畅通魏吴两国,压低了魏吴的本国货币……
  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成都的繁华,才让诸葛武侯有了北伐中原的底气。
  “明日朝会,推行此钱!”李跃沉声道。
  梁国也到了走出这一步的时候。
  江淮的稻米,辽东的木材、皮货,幽州的牲畜,青徐的海货,在商业的刺激下才能繁荣起来。
  有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辽东不愁发展不起来。
  “唯!”常炜拱手一礼。
  以前推行这些东西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
  如今李跃携吞并燕国大胜之威,威信如日中天,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在这时候阻挡。
  李跃之前也小规模推行过五铢钱,不过反响平平,民间交易还是以粮食、布帛为主。
  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信用,推行货币需要一个恰当的契机。
  此次大胜,还有谁不信任李跃、不相信大梁?
  汉武帝前后六次币制改革,才打造出了五铢钱体系,使大汉的国力走向巅峰,所以才能北击匈奴,威震西域。
  汉朝虽然亡了,但五铢钱生命力极强,直到清末还在市面上流通。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