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笔
作者:汉风雄烈      更新:2024-09-21 15:54      字数:2552
  “嚯,好家伙。燕地、河北再加上中原,大小十几个州府县,这可真是势若雷霆啊。”
  汴梁城外的赵构看着各地快马传到的消息,心中虽然不觉得有半点的害怕,却也要赞叹一声大手笔。赵桓这一遭发难,从关外的卢龙到黄河南的颍昌,那可真是声势浩大。
  “韩公裔!你来看看,你来看看。看看人家皇城司的手笔,再看看你们自己,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顾头不顾腚了是不是?”
  赵构知道现在的锦衣卫的主要力量去干什么了。就跟燕王军主力南下中原一样,锦衣卫的主要力量也是南下南下,去搞策反去了。
  留下的力量也最多是监控一下燕京、真定、大名、太原这些个重镇。所以赵构才说他们顾头不顾腚!
  “臣等疏忽大意,以教皇城司做下如此大乱,实罪该万死。”韩公裔连一声“赎罪”都不敢说,免冠摘帽的趴在地上。
  “行了。孤用不着你去死,但惩罚是不能免得。”
  “除了你们上下人等要吃罪受罚外,孤还要贬锦衣卫的品阶。本打算抬举你们做个三品衙门,现在看那锦衣卫还是正四品吧。”
  大宋的一二品都是虚职,就比如太师太傅之类的,宰臣也才是正三品。所以,正四品也不算低了。
  但韩公裔脸上却如丧考妣。他知道,有了今天赵构的这句话,自己这一辈子只要还在锦衣卫的位置上怕就难攀上三品的台阶了。
  而在赵构的官制里,三品可是官场上的一个分割线。作为穿越者,赵构对赵宋的官制十分的不习惯,他当家做主了,可不会继续学老赵家了。什么又是官又是职又是差遣,还有什么与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休息相关的阶官或寄禄官。那真的很叫人一言难尽。
  要不是他脑子里本来就有很多知识,他很定会对赵宋的不少官职茫然无知。比如那个宫观祠禄官制。
  那可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处。宋朝的宫观祠禄官制度是专门为宰相准备的。
  宋朝皇帝崇尚道教,于京城内外建立许多宫观。在京者为京词,在外者为外祠。宋真宗命首相王旦充玉清昭应宫使,为宰相兼宫观使的开始。随后,外戚、宗室和宰执罢官留京师,多任宫观官。疲老不任事而又未致仕的官员也多任此职。于是形成制度:凡大臣罢现任,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以食其禄”,称为“祠禄”。
  先时,任宫观使者员额绝少。熙宁时,王安石执政,为安排朝堂上那些个反对变法的大佬,规定宫观官不再限名额,知州资序以上官即可派遣,并规定了任宫观祠禄官按不同级别应得的俸给和任期。
  那花样最多真是能把人的眼睛给晃花了。
  所以,赵构治下,直接就换了个规矩,什么官干什么事儿。虽然也加的有虚活,但那是比明朝的虚衔都要更衔的所在。就只当是个荣誉了!
  韩公裔所领的锦衣卫,本就权重,他都能肯定,自己在位的时候,肯定不会有加衔。
  “问题出来了,那就摆平他们。孤大军南下时就给各处下的有旨意,现在怕已经在平叛了,但孤没有想到他们还牵扯上了金人。里通外国,一个个都该死。”
  “传我军令,叫岳飞、韩世忠各率本部回援燕地。务必要给金虏一个厉害看看!”
  赵构想到卢龙府,脸色就难堪了起来。他之前留着汴梁城在,那就是在钓鱼。
  便跟隋朝攻灭南陈之后,大军暂且收回,着实江南之地乱起,结果就在第二年江南还真的乱了起来。
  婺州人汪文崐、越州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都起兵造反,各称天子,设置百官。又有乐安人蔡道人、蒋山人李悛、饶州人吴世华、温州人沈孝彻、泉州人王国庆、杭州人杨宝英、交州人李春等自称大都督,起兵攻陷州县。在陈原来管辖的境内,几乎各地都发生了反叛,势力大的有数万人,小的有几千人,互相声援,沸反盈天。
  然后隋文帝再以杨素为帅,统兵洗涤江南。各地的反隋实力被宰杀干净,由是,江南安定。
  这种钓鱼执法的手段可不是后世人才发明的,古人早就用的出神入化了。
  赵构也是学习前人智慧,只是他万没想到赵桓竟然还跟金人有勾搭,这是他的漏算,叫他愤怒之余还有一种不完美感,也叫他更加的大怒。
  赵构不怕自己的钓鱼手段没人上钩。现在可是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那中原附近的‘鱼儿’能够得到确凿的消息,可更远的河东河北燕地呢?在眼下这个交通环境之下,汴梁城只要一日不被拿下,那就很难使人相信赵构军力上是绝对优势,很难使人不胡思八想。
  等到他们自己说服自己的时候,你甚至把真想捧到他们面前了,他们也坚决不会信。
  就像那李匡,他在被处罚了后就再没睡到一个好觉。那可是大半个李家的家当啊,他二十来年的宦官生涯换来的产业,被罚没了那么多去,这是在断李家的根基。
  李匡哪里愿意,奈何形势比人强,让他也别无他法,眼睁睁的看着家当长翅膀飞了。
  加之他又没被赵构派官,心头不忿的李匡在皇城司找上门来前,都已经派人往旧日的同僚好友家送了不少的信件,只是回应者寥寥。
  几个交情甚好的有书信回过来,那意思也多是暗示李匡打落牙齿和血吞。千万别仗着家中护院打手,仗着地方上了名望,联系乡党之人,一起反抗,惹得大祸临头。
  可李匡如何能咽下这口怨气?
  这个时候皇城司忽的找上门,可不就是一拍即合。
  现在,五十有八的李匡带着百十号人,带着一队车架,亲自来见梁品。就是因为起兵的时候到了。
  梁品与李匡已书信往来多次,但亲自见面还是第一遭。这要是放到三五年前,梁品就是手下的喽啰再多上十倍,这辈子也没有面见李匡的资格,可现在李匡却亲自来见他了,这际遇真的叫人恍惚啊。
  当然他也有事儿要亲问李匡。他手下兄弟下山打探出的一些消息与李匡告诉他的消息可不一样啊。
  置身一群喽啰当中,须发半百的李匡丝毫不惧,在梁品的陪伴下,稳步向着聚义厅行去。
  两边坐定,梁品先就急不可耐的发出询问。惹得李匡哈哈大笑,“此事在下也有听闻,但是真是假,都监真就无从判定吗?”梁品已经拿到了庆源府兵马都监的身凭了。
  “汴梁城乃大宋皇城,龙庭所在,天下举目之地。若能夺取此城,则燕王大势已成也,焉有能入而不入的道理?设身处地,都监可能忍得住诱惑?”
  梁品哈哈大笑来,“是极,是极。燕王那倒行逆施之辈,再多的威势也唯恐不够,怎能有把到手的威风推出去的道理?却是小人多虑了。”
  “哈哈,梁都监啊,这涉及到天下的大事,那就要落棋无悔,持勇精进,万万要不得犹疑徘徊啊。”